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视频制作:魏唯、刘承源、胡旿旭、严兴红、袁一瑗、刘微
海报设计:姚海涛
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40项世界文化遗产,共同诉说着“何以中国”。作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文化领域法律,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2次修订和5次修正,对加强文物保护、规范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已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将实践中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
这一期法博士普法微课堂,我们联合四川省文物局,一起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当好国之瑰宝的“守护者”。
/案例/
鉴宝让文物走进生活 游览古迹“到此一游”不可取
近年来,随着鉴宝直播和《盗墓笔记》系列影视作品热播,“文物”正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圈”。
然而,古董交易也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尤其是涉及珍贵文物的私自挖掘和非法交易,都需要谨慎对待。文物保护不仅存在于“古董圈”,也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两名游客在景区游玩时,就因为迷信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改变运势”,把古建筑群当“心愿墙”,乱涂乱写留下自己的名字和心愿,造成古建筑墙壁共37处破坏。
由于两人的行为对古建筑群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当地人民法院审理后,以故意损毁文物罪判处两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三款: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说法/
新文物保护法施行 筑牢文物“应保尽保”法治屏障
什么是文物?文物是如何分类和分级的?
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
主要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以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包括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石刻、古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无意中发现文物或者在市场上看到流通售卖文物的情况该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因此,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文物或者文物遗址的,应立即报告县级文物保护部门,县级文物保护部门将尽快组织相关专家赴现场进行调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文物的,负责建设、施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现场。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已于3月1日正式施行,此次修订有哪些亮点?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时隔20多年第二次修订,在保持文物保护基本框架制度稳定的基础上,由8章80条增加到8章101条,增加了19条、修改了75条。
保护力度空前提高。新增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保护前置机制。完善了文物保护管理制度,筑牢了文物“应保尽保”的法治屏障。
推动有效利用。坚持更好发挥馆藏文物作用,明确文物收藏单位应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
凝聚动员全社会力量。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强化了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科技和人才支撑、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当好文物的守护者,具体到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做?
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我们应当做到文明游览,不刻划、涂污古迹建筑。古迹建筑一般属于文物范畴,受国家保护,在古迹建筑上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不仅会给古迹建筑带来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种行为可能涉及违法犯罪,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看到小说、电视里的“盗墓人”觉得很“酷”,但现实中,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私自挖掘文物属于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境内发现文物被盗、损毁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同时向县级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一条: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颁发的考古发掘资质证书。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司法厅
承办单位:封面新闻
本期节目联合制作单位:四川省文物局
评论 15
鲜花专卖店 2025-04-30 发表于四川
大家一起来学法,做文明守法人
想见识鸡哦尿 2025-04-30 发表于四川
给天府文脉点赞,也给普法团队点赞
灯火阑珊love 2025-04-30 发表于四川
这个微课堂不错,涨知识还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