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力同心 攀爬上400米高的村落,小木屋中被困老人被泸州救援人员安全背下山|泸定“9·5”地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9-08 10:55 60730

救援队员抱着小女孩,护送受灾群众回家

朱索 封面新闻记者 姜予恩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灾区就是战场,时间就是生命,泸州市按照指令立即派出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第一批3车17人,携带雷达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破拆工具、发电照明设备、通讯装备、救援三脚架等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泸定灾区。

当晚,泸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抵达震中附近,根据当地指挥部安排立即参与抢险救援任务。9月7日上午9时15分,泸州应急救援队伍接令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泸定县得妥镇紫雅场村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另一路救援队员则前往磨西镇磨岗岭村参与救援。

救援队员将随身携带的蛋糕给受灾老人

“谢谢,谢谢,我的孩子们”

地震导致得妥镇紫雅场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损毁,交通中断。救援队员只能乘坐着冲锋舟在湍急的大渡河中快速挺进。

来到紫雅场村山脚下,队员们发现上山的路已被乱石冲毁,大家只能踩着松动的落石、借力树木,小心谨慎一步一步攀爬上垂直高度400米左右的村落逐户开展搜索。

地震后的村落满目疮痍,四处碎石散落,突然一处摇摇欲坠的木屋吸引了救援队中队长袁钱林的注意。他率先冲进木屋,发现一位老人正无助地蹲坐在地上,周围散落了一地的杂物和木板。看到救援队员到来的瞬间,老人黯淡的双眼亮了起来。

“老人家,你受伤没?吃东西了没呀?”袁钱林俯下身子,将随身携带的蛋糕都给了老人,老人终于露出了笑容。原来,地震后,这名老人就一直被困在这里,看着损坏的房屋和四处垮塌的落石,她只能静静等待救援。随后,救援人员交替着将老人背下山,并一边安慰鼓励老人。

在救援人员坚实的背上,老人一遍一遍地说着“谢谢,谢谢,我的孩子们”!

“很遗憾,没能迎来生命的奇迹”

救援队员在滑坡区域抬出遇难者

在救援队伍搜救过程中,有当地村民告知,被碎石掩埋的公路上,可能还有村民被困。队员们当即前往勘察,发现滑坡路段紧贴着近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下面则是激流险滩。

不能放弃任何一线希望,队员们立即在现场研究救援方案,认为滑坡山体相对稳定,决定前往救援。此前,余震还会时不时袭来,但此时队员们已顾不了那么多。冒着余震垮塌的风险,他们翻越滑坡体,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每一步都有可能滑落山崖。

突然,一名队员发现滑落的乱石下有一名受困人员。队员们赶紧展开救援,搬的搬、刨的刨,经过3个多小时的鏖战,终于将这名村民从乱石下救了出来。但遗憾的是,无情的天灾已夺去了他鲜活的生命。队员们怀着哀痛的心情,齐心协力把遇难者抬回了安置点。

“当时真的很危险,脚下尽是未知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悬崖。很遗憾,竭尽全力还是没能迎来生命的奇迹”,救援队员田臣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禁感慨。

“幸亏遇上他们,才能安全回家”

另一边,救援队支队长唐宗银带领另一路救援队员正前往泸定县磨西镇磨岗岭村参与救援。

受地震影响,进村道路中断损毁,救援队员只能徒步挺进磨岗岭村。刚出发不久,队员们就在崎岖的山路上遇到了一对准备进村的母女。救援队员曾广义抱过小女孩,其他队员则接过母亲手中提的行李,一路相伴护送。

盘山途中,无数的落石阻挡了众人前行的步伐。队员们徒手搬、一起抬,一边行进,一边全力清除障碍。前行到一处被大量落石冲毁的路段时,大家互相搀扶,小心行走在不时有滚石滑落的山坡。

最终,历经3小时徒步7公里,一行人终于抵达磨岗岭村,队员们将母女俩交给当地村干部妥善安置。

“幸亏遇上了他们,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回家。”母亲眼眶含着泪,叮嘱队员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女孩依依不舍向曾广义说:“谢谢大哥哥”!

道别母女二人,队员们顾不上休息,继续在磨岗岭村开展人员搜救和隐患排查。

“谢谢你们,今晚我们有地方住了。”

为受灾群众搭帐篷

“快,把帐篷撑起来。”在得知磨岗岭村空投了一批帐篷,但村民不会搭建后,唐宗银迅速带着队员,在空地上为村民搭建起了帐篷。

“谢谢你们,今晚我们有地方住了。”村民们拿出核桃、山梨硬塞给队员们。这是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统统拿了出来表达感谢之情。盛情难却,又渴又累的队员们接过群众的深情,咬一口山梨,感到分外香甜。

面对接连不断的余震、山间随时滑落的石块、随处可见的塌方,泸州应急队伍越是艰险越向前,搜救伤员、转移群众、安置群众,他们徒步行走悬崖、抢渡激流险滩,找到失联群众,把无助的老人、可爱的孩子带回安全地带。

截至9月7日晚11时51分,泸州应急救援队伍共搜寻民房20余户,搜救转移被困群众3人,帮助群众转移生产生活物资5吨。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