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弘扬传统文化 非遗文化进社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8-16 17:12 41737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柴枫桔 唐俊杰

悠悠千载,文脉隽永,传承非遗,弘扬传统。8月16日,“传承非遗经典 弘扬廉政文化 非遗进社区之走进成都东部新区”活动在成都东部新区市民中心举行,活动由成都东部新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和成都东部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主办。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面塑、糖画和剪纸等非遗艺术,让观众们零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次活动旨在引领广大机关干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剪纸

“面塑,就是用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做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形象的手工技艺。也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活动现场,只见面塑传承人张龙贵一边捏着面塑,一边向观众娓娓道来面塑的历史。

▲ 面塑

糖画传承人廖春华和剪纸传承人廖艳辉也亮相活动现场,精妙的非遗技艺,让现场观众们赞不绝口。“能够亲自参与制作剪纸,机会太难得了。”参与现场活动的机关干部还表示,“通过这场精彩的活动,我真正了解到非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好非遗文化。”

▲ 糖画

成都东部新区也有三项特色非遗项目——余门拳、舌画和沱江号子。

余门拳 见证四川地区文化融合

在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余门拳传承至今。余门拳是四川省传统拳术之一,源自华佗“五禽戏”,形成于明代中叶,具有手法多变、短手寸劲、提砍砸压特点,到如今已传至第11代。

余门拳世称余门南拳、余家拳,属僧岳门,按地域则归属峨眉派。因融入了佛门禅功,故注重练习者“武德”“仁术”“养气”的修炼。同时参照了儒道学说,注重虚实明暗、阴阳消长、生克制化的应对关系,内重心静神凝,导气归元,目测心算,威清无畏。其拳法动作突出攻防连发,以攻为主,攻防击打技术全面、完整,具有擒拿、滚捆、格斗、搏击的攻防技巧,借力打力,创造角度,求角度攻击,堪称武林一绝。并在攻防变化中突然击发,强调“一快百无解,以快制胜,一击必杀”。

余门拳融汇三教文化,是四川地区文化融合的见证,反映了历史文化变迁和民间社会生活。

舌画 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形式

舌画是一种以舌头蘸取颜料作画的技艺,主要流行于成都东部新区草池街道。通过舌头的伸、吐、舔、刮,在宣纸、麻纱、白绢等材料上创作出画作。其风格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浑然天成。

舌画创始人黄二南先生擅长画荷花,花瓣用淡粉色晕染,柔润娇艳,荷叶墨色淋漓,摇曳多姿,颇有风姿绰约之致。后经闵克耳、汪一德、徐孝庚等人传承,形成了现今的简阳舌画。

舌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形式,掌握此种技艺的艺人常常秘而不宣,故外界知之甚少。画的独特性和对从艺者的高标准要求,让舌画的传承举步维艰。

沱江号子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沱江号子是壮溪镇重要的传统文化项目,2006年入选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沱江号子是沱江船工在急流险滩拉纤时喊唱的劳动歌谣,是底层劳动人民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民歌艺术,主要流行于沱江流域。唱词内容涉及船工生活、自然风光、世俗民情、戏文故事等。唱腔分四步,依次为打河号子、倒板号子、数板号子、橹号子。正喊和贴喊两位领唱人通常坐在船头,用歌声指挥纤夫和船只。

沱江号子是随着沱江航运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在清代已经盛行,至今至少有200年历史。1949年后,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及航河技术提高,沱江号子逐渐式微。沱江号子反映了沱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风光,是探究沱江流域历史变迁、社会变革、民风民俗的活化石。

走过历史的沉淀,流传至今的非遗文化不仅是我们的身份标识,更给予我们文化自信。本次活动为广大机关干部搭建了一个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让大家在体验非遗项目的同时,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促进非物质文化更好地在基层推广。

接下来,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非遗经典传承,成都东部新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还将陆续举行多场非遗进社区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感受东部新区的非遗文化魅力。

评论 2

  • Excalibur 2022-08-17

    文化值得传承

  • 嘿嘿呼啦啦 2022-08-16

    文化的魅力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