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 | 文物保护专家李澜:文物清洗工作像开盲盒,有的需送医院做CT才知内部构造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8-05 15:56 182876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张奕丹

头发用珍珠发簪挽在脑后,白色工作服下是一件素色长裙,7月的云梦天气闷热,李澜大清早就进入工作室,观察每一件亟待保护的文物最新的变化。

在2021年底挂牌成立的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梦工作站,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湖北省博物馆漆器保护专家李澜,并记录了她保护修复郑家湖墓地出土文物的部分过程。

李澜把面前的文物当作“病人”,保护修复过程更是小心翼翼,因为怕它“会痛”,更想通过自己的“治疗”,能让手中的文物“痊愈”。

  李澜正在对郑家湖墓地出土文物进行清理。

她有一种强大的内在定力,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一个方桌,一件漆木器,将外界看起来枯燥无味的过程,用手中的工具唤出生机。

看似与外界格格不入,却在精神层面与时代的发展高度契合,让湮没于尘土和千年时光下的灿烂历史证物“重生”,让上千余件曾经残破的漆木器得以“复活”。

20多年的时间,李澜乐在其中。

对我而言,每一件能被保护的文物,都一样珍贵

封面新闻:您当时进行中华第一长文觚清洗工作时发现字越来越多,是怎样的心情?

李澜:当时我接到罗所(罗运兵所长)电话后,得知出土的文物上有字,我立刻从省博赶到云梦,拿到长文觚的时候,上面全部都是青膏泥,还断成了两半,只能依稀看到一两个字,能肯定的是长文觚上有文字,可究竟是什么状况大家都不知道。

文物清洗需要很安静的环境,但考古队在发现长文觚后都特别激动,我在清洗的时候,他们都要在旁边看。其实对我而言,每一件能被保护的文物都一样珍贵,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不能激动的,需要很平静地把它清洗完,我就把他们全部赶走了。我说你们给我一盏台灯放在桌上,然后去睡个午觉,等你们睡醒长文觚就清洗完了,不要影响我工作。

长文觚的清洗工作耗时一个半小时,整个清洗的过程用的是一只羊毫小排笔和一根自制的竹签,我渐渐发现它上面的字越来越多,密密麻麻的还很清晰。这种七边的木觚我之前没有见过,这是第一次接触。我清洗完正面后,发现长文觚的背面竟然还有字。罗运兵所长守在隔壁房间里,激动的睡不着,过半个小时就来看一眼,还问我,有这么多字啊!

  李澜正在对木版画进行清理。

其实清洗的时候我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但必须保证内心平静,洗完了以后我们考古工作人员就更激动了,长文觚上的字越多意味着它的研究价值肯定是越高的,直到把器物交给考古人员以后才允许自己情绪有起伏。对文物保护工作者来说,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负责把文物按照要求清洗干净,这个过程必须耐心、细致。

某种程度上讲,文物它也是“病人”,清洗文物的过程就像在做一台重要的外科手术,一点错也不能出,我们也怕它疼啊。现在我们就像“治病”一样把它拼好,粘贴修复完整,你对文物下手重一点,就有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道理是一样的。

封面新闻:我们了解到本次郑家湖墓地的发掘工作是“边发掘边保护”,您也是在第一时间就与考古团队配合起来了,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

李澜:文物发掘、保护再到修复的过程是一环套一环的,比如我在清洗中华长文觚的时候,如果力度和方法把握不好的话,上面的字迹就有可能受损,影响专家对长文觚的文字研究工作;如果清洗不干净,会影响下一步的脱水工作,如果在现场保护的时候对文物处理得好,那下一步的脱水工作成功率也会比较高,文物整体保护修复就会很成功。

这次郑家湖墓地出土的文物保护特别及时,配合得非常好,也是我们省考古所第一次在有机质文物出土后,保护修复工作就同步介入,第一时间对文物进行专业化处理。有部分器物上面有多种颜色的粉彩,如果稍不注意可能会造成文物的破坏,文物表面的青膏泥黏性大,附着力很强,该怎么洗是需要技巧的,哪些地方手要重一点或轻一点?哪些东西需要保留而非冲洗?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来进行保护,一些文物上的信息可能被水一冲就没了,这种遗失就很可惜,也是文物保护要“边发掘边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文物的完整性。

考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越早进入越好

封面新闻:我们了解到本次郑家湖墓地出土的这批漆木器大约需要5年,才能全部脱水、修复完毕,惊艳亮相。为什么漆木器保护修复需要这么久?

李澜:很多人可能都不大清楚漆木器为什么要脱水,考古界有句著名的话“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漆木器在密封、绝氧、恒温恒湿的水浸泡环境下能长时间保存。郑家湖出土的大部分漆木器都呈饱水状态,含水量很高,发掘出来的漆木器需要先进行现场保护,清洗后浸泡在纯净水中让器物保持饱水状态。因环境的改变,漆木器浸泡在水中虽然能保持它们的外形,却难以抑制胎体腐败、漆膜脱落、褪色等劣化的现象。文物运至实验室后,为了使文物得到妥善的保存,必须采用科学的脱水、加固、定形等处理方法,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

郑家湖出土的这批漆木器采用的是一种化学方法脱水,是根据支撑加固细胞壁理论设计的填充固定法,主要材料是乙二醛复合液。文物脱水定形后才能进行修复,因此整个保护修复过程需要几年时间。

  李澜向记者展示正在脱水中的木版画。

封面新闻:木漆器的脱水时间是否有定量?

李澜:目前你们看到这几件漆木器脱水用了半年的时间,但实际上,每一件器物都不一样,脱水的时间要根据这个文物的具体情况再来判断,这是一个技术问题。脱水的工作需要根据漆木器的含水率和器物的完残状态来进行,一般残破严重的脱水速度就可能会快一些,越完整的漆木器脱水时间越长。

这个过程就像普通人生病之后,会有医生针对患者的情况用药,文物保护工作也会根据文物的材质、大小、自身残破还是完整的情况,通过控制温湿度来进行脱水工作,这个过程很难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封面新闻:您曾多次强调漆木器保护越早介入越好,如果保护工作介入较晚会造成怎样的损害?本次郑家湖墓地出土的文物保护情况如何?

李澜:我举个例子,你看这件漆木器可能觉得它的外形保存很好吧?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它的木胎经过2000多年在水中浸泡,已经降解得很严重了,目前只是保持了外形的完整,而它的内部结构已经破坏了,非常脆弱。如果长时间不对文物进行脱水处理,可能木胎会降解成絮状直至最后消失,就无法进行后期的保护修复。

此前,在考古发掘、整理等工作完成之后,文物保护工作才开始进行,这个时间就很漫长了,两年、三年算早的,五年、十年也很正常,但那个时候再来进行文物保护修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云梦博物馆在上世纪70年代睡虎地出土了几百件漆木器,只有部分完成了脱水修复,还有一部分长时间浸泡在水里,许多漆木器基本上就只剩下漆膜了。如果是竹器和木器,状况就会更糟糕,后期都无法再进行修复了,一碰就碎,再怎么去进行修复、加固,文物的本体都很难恢复原貌了,这种情况就违背了我们文物保护的原则和理念。

像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板画,它是9月份出土的,我们11月份就进行脱水保护工作,现在基本上跟出土时没有什么变化,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文物的原貌。所以我说“饱水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越早进入越好。”

文物修复工作,就是很漫长和枯燥

封面新闻:您曾说文物的清洗工作有一点像“开盲盒”,比如说开出来一些红枣啊,您还带着首次出土的双口壶去做了CT,现在知道双口壶是用来干什么的,现在有研究结果了吗?

李澜:是这样的,因为很多出土后的文物内部结构从外观看是看不清楚的,就像你提到的双口壶,我们想要了解这个文物当时到底是怎么制作的,仅通过目测只能看到双口壶中间有个隔板,但这个板是怎么嵌进去的?到底是木板还是金属材料?必须通过CT扫描这种无损检测方法才能看清楚,这次我们把清洗后的双口壶送到云梦县人民医院进行CT扫描,现在对它的制作工艺有了了解。

来看过双口壶的同行都会讨论它究竟是用来装什么的,目前能肯定它是盛液体的容器,我自己推测它有可能盛的是两种不同的酒,也许圆口这边是盛米酒,方口这边是盛白酒的,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吧。

封面新闻:您也培养了很多漆器修复的学生来从事相关的工作,您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李澜:从事漆器修复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一般年轻人很难坚持,我自己带的研究生从事本工作,最长的做了两年,最后都离开去选择就业面广一点的岗位,也更符合一些年轻人的一些想法吧。在这里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有可能坐十年二十年的“冷板凳”,还要长期经受大漆过敏的考验,也不一定能像他们想象中赚那么多钱。

做文物修复这一行,我跟学生说的第一点就是,想赚钱就不要来。我选学生的第一个标准就是人品,因为我们工作要面对的是文物,不能有任何非分的想法,需要对这一行有纯粹的热爱。

  李澜指导学生进行文物清理工作。

其次,做这一行情怀也很重要。就像我刚才说的人品要好,你还要有奉献精神,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做这个工作,而不是考虑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希望通过这个行业能赚多少钱。如果有这种想法人不能进我的门,文物保护工作肯定注定是清贫、漫长而枯燥的,但它意义无穷。清楚做这一行的意义是什么,价值体现在哪里,这一点非常重要。

文物保护是很小众的专业,特别是我们修复漆木器的更小众,要有奉献精神,一定要有情怀的人,你才能够从事好这项工作。我从事这个工作20多年,才可以称得上有点经验,你不能一来就觉得我跟着老师做了,就觉得自己都会了,那不可能的。

我的老师陈中行先生现在八十几岁了,可以说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文物保护事业。他是1972年调入湖北省博物馆的,一直工作到2018年,一辈子就只会做文物保护,什么爱好都没有,休息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大部分都在实验室里面,人生中除了文保,就没有其他的乐趣了。

我年轻时候很不理解他,觉得像个没有生活的“神经病”,但进入这一行时间久了,我们就会越来越像,慢慢也觉得可以理解他了。这就是他一生要做的事情,非常的纯粹,一定要对这个工作有情怀,你才能有非常强的责任心,才能实现一代又一代地传承。这种传承不仅是文物保护的技术,还有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的匠人精神。

从事文物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对每一件文物怀有敬畏心。我认为要有敬畏心,你才能把这工作做好,然后你才会有这种责任心。因为文物来之不易,历经几千年的时光被后人发掘出来,我们要对得起它们,这种敬畏是要从内心里散发的,这样的人才能很认真地去对待文物,能以平常心去保护修复好每一件文物。

评论 2

  • fm2071982兴隆镇关蓬村 2022-08-07

    看了

  • 简单1390172 2022-08-06

    考古工作很深奥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