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解读㉒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川观新闻 2022-08-05 08:59 42282

者按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扬奋进姿态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特别邀请起草组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李世成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而确定的重大工作方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统筹“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将保安全作为底线要求,系统谋划部署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四川,着力筑牢治蜀兴川安全屏障,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甚至是极限思维,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奋力开创平安四川建设新局面。

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以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统筹推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等各项工作,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特别是聚焦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扎实推进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稳妥有序开展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积极有效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涉藏州县依法常态化治理、扫黑除恶斗争、禁毒人民战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有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内外安全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四川防风险保安全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特殊难题,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打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主动仗,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必然要求。政治安全是党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是不可动摇的底线。四川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挑战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日益剧烈,涉藏反分裂斗争任务艰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反邪教反暴恐反间谍斗争从未断绝。当前各种风险的跨界性、关联性、穿透性、放大性显著增强,处理不好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持续深化维护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坚决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牢牢掌握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权。

(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四川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矛盾纠纷量大面宽,少数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尚未得到根本化解。伴随经济转型发展、改革纵深推进、利益分配调整,一些新的矛盾纠纷还在不断涌现。防控化解金融债务、房地产、新业态等领域风险压力较大,防止各类矛盾纠纷叠加碰头、变异升级的难度加大。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前端防范社会领域矛盾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确保治蜀兴川各项事业顺利推进。

(三)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对正义维护、权利救济、安全保障、服务供给的标准要求更新更高。平安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扩展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全方位守护群众平安、保障群众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四川既有类型多样、发展差异明显的广袤乡村,又有超大城市和快速成长的大中小城市,还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涉藏地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基层治理任务异常复杂、十分繁重。从实践中看,当前基层治理的少数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治理的力量、资源和手段还比较有限。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加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以基层之治破解发展之困,推动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夯实长治久安的根基。

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关键是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立足新发展阶段,只有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平安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带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整体提升。

(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围绕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重大风险,大力实施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反分裂反渗透反间谍反恐怖反邪教斗争,筑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坚决维护涉藏州县团结稳定,扎实开展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稳定工作,深化依法常态化治理,健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持续强化学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打击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基础工程。按照打、防、管、控、建并举要求,坚持依法严打方针,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涉枪涉爆、非法集资和“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坚定智能化建设方向,以政法大数据平台建设为牵引,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天网”“慧眼工程”等智能化平台建设共享应用,注重系统集成,发挥综合效应,向科技要战斗力,全面提升预防和打击犯罪能力。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保护,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三)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处理矛盾、化解纠纷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着眼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制度,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有效维护,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矛盾纠纷。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对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重大问题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提前发现、准确预报、精准预防。加快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不断深化“诉非衔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建设,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和性格偏执人员,有针对性加强帮扶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积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

(四)全面加强公共安全防范。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工矿企业、高层和大型综合体建筑、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和老旧小区等专项治理,严格将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全力守护公共卫生安全,推广运用“大数据+网格化”工作经验,探索建立“平战结合”的网格化运行体制,推动党员干部到所在社区网格报道,切实提升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精准服务、科学管理和有效保障能力。

(五)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完善领导体制,发挥各级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牵头统筹、组织协调、督导落实作用,结合本地区实际明确基层治理目标任务,把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综合考评,有效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体制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城镇社区要构建“街道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三级架构,形成“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格局。明确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的职责边界,把更多行政执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职权下放到乡镇街道,让基层有更多的资源力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培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对城乡社区工作者和网格管理员队伍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力量。

三、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方法路径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强化党委领导。推动各级地方党委切实履行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加强对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体推进,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更好调动各部门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引领推广覆盖到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和各方面,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

(二)突出政府负责。发挥各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作用,推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将该由政府负责的事务管好、管到位,当好公共规则制定者、公共服务提供者、社会秩序维护者、共建共治促进者。加强社会治理政策规划、制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持续抓好“放管服”等改革措施的落地,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有机统一。

(三)加大社会协同。依法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完善激励、惩戒和退出等制度机制,重点培育和扶持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促进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利用技术、数据、人才优势参与社会治理。

(四)发动群众参与。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鼓励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各类协商活动,有效通达社情民意、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拓宽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创新组织化管理和联络动员的制度机制。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网络空间以及自由职业者等新兴群体的群众工作,构建“社会共治圈”。

(五)坚持法治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急需的法规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以良法促善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