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曾明伟:柏合老街,留得下的记忆

封面新闻 2022-02-10 10:38 43816

文/曾明伟

柏合老场镇,又名柏合寺、白鹤寺,是成都东山历史上有名的五大古镇之一。

龙泉驿区的五大古镇,除洛带镇的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外,其次便是柏合老街,尤以磨盘街为主,街道两边保存着明清以来的建筑风貌,风格迥异,别具一格,体现了“大出檐、小天井、高勒脚、冷摊瓦”的蜀地沿街联排建筑风格,具有成都传统民居的古镇风韵。

磨盘街如一条船形街道,合围而成,两头窄、中间宽,像一条大船行驶在茫茫大海中乘风破浪。又像石盘磨子一样,人们在街道上行走,推着石盘负重前行。磨盘街虽老,却是柏合古镇的精神象征。

初来柏合的外地人,多少会去磨盘街转一转,或去磨盘中间文化中心广场,触摸那棵有300年以上历史的黄葛树,体验成都地区独一无二的磨盘街道和古镇风情。就像人们去成都会去宽窄巷子、锦里,去西安会去回民街一样,不去总会感觉少点什么。

柏合老街虽不及洛带古镇那样闻名,但它的地名来历、历史遗存、旅游观光、美味佳肴曾盛极一时。

柏合建镇已有300年历史,因镇中古庙延寿寺有连理柏树而得名,这里也是钟子期后裔居住之地,常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旋律在这里奏响。柏合有“草编之乡”的美誉,柏合草编闻名四川,万亩观光果园、柏合采果节更是柏合的一张张亮丽名片。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变迁,这些美誉和名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柏合豆腐皮,是龙泉驿区的美食一绝。以前,有一家范氏老字号柏合豆腐皮饭庄曾开在磨盘街老房子,生意火爆得不行。从成都市区开车过来的食客,在磨盘街排成一字长龙,从店门口延伸到古镇外,还有人络绎不绝地从外地赶来。据说,最后一名食客吃上柏合豆腐皮,要排到深夜去了。如果卖完了,只得扫兴而归,可见其火爆程度。

柏合老街虽然建镇只有300年历史,但它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秦汉。汉朝时,这里建有白鹤寺(柏合寺前身),山上建有长松寺,山上、山下两座寺庙香火极为旺盛。白鹤寺得名,据史料记载,是因为寺庙四周林地之间多白鹭栖息,山上有白鹤山,故名。后来,柏合寺一名据说也来源于此。

柏合镇的兴起,是因为成都古驿道的修建而逐渐演变成东山五镇之一。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在成都至重庆之间修建驿道交通,促进官方信息与物资交流。汉朝后,古驿道完工,始称蜀巴大道。白鹤寺是蜀巴大道必经之地,许多官差信使和文人墨客从成都市内出来,经白鹤寺、长松寺,然后翻龙泉山,前往重庆、武汉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白鹤寺的香火由此兴盛。唐朝后,这里更是发展到了有名的“柏合文道”。

晚唐诗人郑谷曾生活在这里,在白鹤寺、长松寺居住6年有余,写了大量诗词。其中有一首《赠圆昉公》:“晚香延宿火,寒磬度高枝。每说长松寺,他年与我期。”描绘了白鹤寺、长松寺的美景。北宋大文豪苏轼路过白鹤寺、长松寺,留下一首《以屏山赠欧阳叔弼》:“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遥寄了对白鹤寺、长松寺的思念。可见他们对这里的景物常记于心。

白鹤寺、长松寺,一个位于坝区,一个位于山上,它们共同组成柏合镇的风景,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纵情柏合山水,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而今的柏合古镇,面向未来,回归本真,保护柏合古街道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记忆刻不容缓。古人有云:“万物有所生,而独自守其根。”古街道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延续文化之根,便是延续城市之魅力。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