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达县供电公司:携手村民乡村振兴 粒粒乌梅引上致富路

封面新闻 2022-06-15 16:48 34098

向姝熹 赖珊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张大爷,这是你家今天卖乌梅收入的2000多元,请收好,不要再花几十块钱去买十几块钱的东西哦。”6月13日,国网达县供电公司驻达川区木头乡新安村第一书记杨亚东将钱交到村民张东手里时,不忘提醒老人别再去花冤枉钱,买些不值得的东西。

“要得,要得!”拿着钱,张大爷笑了。现场的村民们跟张大爷一样,看着一年来的汗水换成了真金白银,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是新安村乌梅丰收的第三年,全村的乌梅产量达40余吨,净利润6万余元,进一步提高了新安村村民的生活质量。此前,村里种植乌梅的路并不顺利。

新安村主要产业是蓖麻,但蓖麻劳动回报率低,如何提高村民收入?这给几年前刚来驻村的杨亚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新安村原本兴建了600余亩乌梅林,但苦于地理位置偏僻,进城的路要花一个多小时,村里也没有运输车辆,导致大量乌梅滞销。村民们逐渐对乌梅致富的路子失去信心,渐渐地,乌梅林荒废了,最后只剩下400余亩。

驻村第一年,杨亚东就眼看着成吨的乌梅烂在地里,“这么多乌梅烂在地里好让人心痛嘛!偏偏还是这么一个金钵钵,千万不能丢啊!”杨亚东回忆道。面对这样的状况,杨亚东首先联系村干部召集村民开院坝会,村民们积极性却不高,他又苦口婆心挨家挨户地劝说,并担保会去找销售渠道,村民们才逐渐重新打理起乌梅林。

三年来,杨亚东和供电所的兄弟们一起帮老百姓收乌梅,一起联系达州市冯山林食品有限公司、百节乌梅小镇、阿玛宁产业园等多家制药厂、饮料厂、酒厂收购乌梅,累计为村民们带来了20余万元的利润。如今,村民们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新安村也成功从贫困村转型成为乡村振兴实施村。

今年5月27日,四川宜华酒业有限公司与新安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承诺每年至少收购30吨乌梅,村民们的心才逐渐安定下来。

乌梅利润虽比蓖麻高,但依旧不够。如何才能让乌梅利润最大化,成了新安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难题。由于新鲜乌梅从树上摘下来后只能储存3天,不能远距离运输,往往在销售环节十分受限。两年来,杨亚东和兄弟们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寻找采购商时总是心急火燎的,偶尔还要碰一鼻子灰。

新鲜乌梅每斤利润低,如果能将乌梅制成乌梅干,每斤乌梅干可以买到16元,存放时间可延长至10个月,寻找的采购商也不再局限于达州的产业,还可以通过物流面向全国的采购商。

“不仅利润翻几倍,还不用担心存放的问题,拓宽了销售渠道,一举多得。我们的乌梅质量很好,只要把品牌打出去了,一定能把400多亩的乌梅林再次壮大。”杨亚东说道。

三年来,新安村也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杨亚东和村干部几经商议后,新安村决定建立自己的深加工厂,实现“找采购商”到“被采购商找”的转变。

“脱贫不脱帮,共赴乡村振兴路。”乌梅丰收让老百姓洋溢的笑脸,让杨亚东倍感欣慰,这些年的驻村工作一步一脚印,村里是一年更比一年好。国网达县供电公司如今也有了更高的目标,要引领和支持新安村村民实现他们的“振兴梦”,踏上属于他们的“致富路”,让每一个新安村村民捧着酸甜的乌梅,守住稳稳的幸福。

评论 4

  • 过气枭雄 2022-06-16

    乡村振兴正在路上

  • 万源市石窝镇驻村队员周宇 2022-06-16

    实现“振兴梦”,踏上“致富路”。

  • 万源市石窝镇驻村队员周宇 2022-06-16

    脱贫不脱帮,共赴乡村振兴路。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