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颁布,川渝非遗发展有何变化?

封面新闻 2022-06-08 17:11 77859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5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实施。《规划》对非遗保护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部署。

为进一步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工作的实施意见》,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结合四川的非遗实际情况,发布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蜀绣(局部)

加大同源非遗项目保护合作,建立川渝非遗保护联盟

巴蜀文化自古不分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其中包括蜀锦、皮影戏两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3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56项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6个省(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同根同源的文化项目如蜀锦、蜀绣、川菜、川剧、夏布、竹编、龙舞、彩灯等方面,更应该加强保护合作。

近年来,川渝两地先后联合举办川菜、川剧、蜀绣、石刻、竹编等成渝同根同源项目非遗保护新路径研讨会,开展“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和“成渝地区蜀绣传承人对话会”,签署《成渝蜀绣合作备忘录》等一系列合作共享活动,标志着两地非遗互促互享迈入新阶段。

蜀绣(局部)

2021年4至6月,川渝在广元开展首届“川渝非遗绣活大赛”,两地29个市州(县区)选送169幅作品参加,涵盖了蜀绣、藏绣、羌绣、彝绣、苗绣和麻柳刺绣等多个绣种,切实加强了四川、重庆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有效促进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夏布(图源网络)

联合开展非遗展示传承活动,共同培育非遗保护示范项目

由省、市非遗中心牵头,川渝两地16个市(州)、区(县)共同发起成立“川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实现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网络共创、人才共育,推动川渝两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两地群众的认同感、参与感和获得感。川渝两地的遂宁市、泸州市、自贡市、铜梁区、武隆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11个文化旅游部门就“龙文化旅游推广”签订了合作协议,缔约各方将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各方将联合开展龙文化艺术品及衍生品的创作生产,强化龙舞、龙灯彩扎等龙文化传承人的交流培养,壮大传承人队伍。

此外,川渝两地还将推动建立川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龙文化旅游推广联盟等多种合作平台,实现非遗专家库实现互通共用。

川剧(图源网络)

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广泛开展巴蜀同根同源非遗代表性项目展览展示活动,向全世界展现川渝两地灿烂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非遗购物节期间开展川渝美食荟宣传活动,扩大两地非遗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展示巴蜀饮食文化的无尽魅力和深厚内涵。继续举办川渝曲艺展演大会,促成两地曲艺工作者交流互鉴,促进两地同根同源曲艺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弘扬,促进两地文艺工作者不断提升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

2020年7月28日,“夹江手工纸艺传承与乡村文旅发展研究院”在夹江县马村乡正式揭牌。研究院通过成渝两地产、学、研、校、地、企多方合作,为传承和开发夹江纸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为鼓励和支持夹江手工纸艺传承与乡村文旅发展研究院的发展,将建立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省图书馆驻夹江传统工艺工作站,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示范亮点。通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工作,建立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体系,实现“资源富集、项目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推进城镇建设中的非遗保护,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统筹推进保护区建设,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

评论 2

  • 万源市石窝镇驻村队员周宇 2022-07-13

    巴蜀文化自古不分家

  • 万源市石窝镇驻村队员周宇 2022-07-13

    加大同源非遗项目保护合作,建立川渝非遗保护联盟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