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实习生 钟坤靓 周吴军艳
又是一年端午节,被誉为成都“粽子一条街”的马鞍东路一派繁忙景象。
6月2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马鞍东路,这里有五十余家粽子铺正开门营业。不少商家把包粽子的桌子支在了店门口,展叶、填料、包裹、绕线……动作行云流水,只要十多秒钟,一个又一个包好的粽子就滚进盆中。还有不少商家表示,最近的生意都非常火爆。
记者走访了解到,街上粽子价格不等,白味粽子每斤8元左右、甜味粽子在每斤10元左右、猪肉粽子根据口味和配料的不同价格设置为13元—20元/斤不等。大多铺子最贵的是牛肉粽子,价格在每斤25元左右,而超级网红大肉粽“七星连珠”则是每斤39元。
放进簸箕里的粽子。
走访
五十余家粽子铺大展身手
“买粽子哇?”“来看看嘛,选点嘛。”6月2日,当记者抵达成都市驷马桥街道马鞍东路时,这里吆喝声不断,五十多家粽子铺前人头攒动,一片热闹景象。
端午临近,不少商家把煮好的粽子放在沿街摆放的簸箕里晾凉,方便前来购买的人随拿随走。粽子外形大多是传统的四角,而如何区分内馅全靠绳线的颜色。
记者走访发现,街上白味粽子每斤8元左右,甜味粽子在每斤10元左右,猪肉粽子根据口味和配料的不同价格设置为13元—20元/斤不等,基本上每家最贵的都是牛肉粽子,基本在20—30元/斤。
在众多大小相似的粽子里,有一款叫做“七星连珠”的粽子格外显眼,有四五个普通粽子的大小。
梁婆婆正在包超级大肉粽“七星连珠”。
梁婆婆在门口包着超级大肉粽“七星连珠”,她将一片大粽叶上铺上6片稍小的粽叶,接着铺上一层糯米,加上七个咸蛋黄,再用几片肥瘦相间的大五花肉围上一圈,再盖上一层糯米,最后再用绳子紧紧裹住。6分钟左右,这个2斤多的大肉粽就做好了。梁婆婆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大肉粽基本上每天能卖出去200个左右。
商家
粽子从早包到晚 生意火爆
这段时间,不少商家在铺子门口支起了桌子,把粽叶、糯米、馅料都摆在了上面,几个人现场包了起来。他们一手把两片粽叶捏成了圆锥状,一手往里面灌糯米和馅料,然后再将其捏紧折成尖角状,最后再将线缠绕上去使其固定。
李女士10多秒就能包好一个粽子,动作行云流水。记者询问得知,这段时间,她每天从早上七点多就开始包粽子,包到晚上八九点钟,有时甚至更晚。
王女士是最近前来帮忙,她告诉记者,自家店里的粽子是现场包的,想要哪一块肉都可以自己挑选。
“最近这段时间生意都特别火爆,中午到下午基本没有停过。”王女士说,自己没有记录过每天卖出多少,但是他们家包粽子都是几个人从早包到晚。而且自从她10多天以前来店里帮忙时,大家都得每晚加班准备第二天的粽子。“昨天晚上她们都是包到四五点钟才去休息,早上八点多又起来了。”
顾客
“老顾客”爱尝“新味道”
临近端午节,“粽子一条街”成了成都最热闹的一条街,前来采购的人络绎不绝,年轻人往往快刀斩乱麻,直奔一家店后买上两大袋子迅速离开;老年人则喜欢货比三家,一家一家逛着,直到选到心仪的为止。
康先生受公司之托前来采购,一箱一箱地将粽子放置后备厢。康先生选择的是一家名叫“大王粽子”的店铺。“这家味道好。”除了公司的采购外,康先生也会自己买来吃,端午节前买上十来二十个,以白味和咸味两种口味为主。
考虑到身体原因,伍女士和丈夫平时更倾向于选择菠萝、板栗口味的粽子,价格在15元/斤。前两天,伍女士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推荐梁婆婆家的牛肉粽子好吃,便慕名而来。“今天是我第一次买牛肉粽子,买了五个,花了47块钱。”伍女士不敢买多,家里只有老两口,想着在端午前夕买几个肉粽子解解馋。
因为妹妹早前住在附近,金女士对“粽子一条街”早有耳闻。“我每年都在这儿买,最早买的时候这条街上只有七八家,现在都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家了。”金女士选购时,被招牌上“经典肉粽子”的品种所吸引,便顺手买了三个。她告诉记者,母亲还在时,家里都买的白粽子,把红糖熬成水,用粽子蘸着吃,味道妙极了。
30年坚持
“粽子一条街”和创始人马婆婆
与这里鼎沸的人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粽子铺门口的座椅上,静静地包着粽子。这位老人就是“粽子一条街”的创始人之一马婆婆。
马婆婆和任婆婆在包粽子。
马婆婆今年97岁,本名周启玉,因为丈夫姓马,所以周围的人都叫她马婆婆。1992年,为了补贴家用,马婆婆和几位邻居婆婆一起在这儿包起了粽子,做起了生意,没想到第一次出摊粽子就卖完了。至今30年过去了,马婆婆的粽子店越做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粽子一条街”的名号也越来越响。
任婆婆今年七十有余,她是马婆婆亲手带出来的徒弟。为补贴家用,任婆婆租了一个铺面在马婆婆旁边做衣服。“那时候,我裁一件衣服要大半天,才能赚5元,粽子一斤就是2元,师傅就让我跟着她一起包粽子。”最开始,任婆婆只是在租了一个阳台摆摊卖粽子,随着生意越来越好,铺面也越开越大。
任婆婆和马婆婆一同见证了“粽子铺”变成“粽子一条街”,香气扑鼻的粽叶,回荡在整个街道。
97岁高龄的马婆婆,正坐在热闹的店铺外,安静地包上一个又一个粽子。“一到端午,她(马婆婆)的精神就好得很。”老顾客秦先生告诉记者。即便她的眼睛早已看不清楚,但包粽子的感觉和步骤,早在马婆婆的心中生了根。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