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科裕果业专合社理事长武万琼:从6棵到15000亩 “龙眼大姐”带领乡亲增收致富|党代表风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5-27 10:41 78377


封面新闻记者 姜予恩

武万琼在查看龙眼树花枝情况。

人物简介:

武万琼,四川泸县云龙镇名优水果专业技术协会党支部书记,泸县科裕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泸县熟龙龙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2019年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202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五年感受:

村民们在龙眼种植管理上,技术更专业,思想更前沿,龙眼产量、品质不断提升,销路更广,村民们的腰包更鼓了。


未来期许:

依然会坚持把龙眼品种改良这件事做下去,希望这片土地的龙眼能够走出国门,走向更大的市场。

“王二姐,你家门口这棵龙眼树该疏花了哈。”5月10日,入夏后阳光愈发火热,四川泸县云龙镇英雄村4500亩龙眼树长势正盛,一束束鹅黄色的花枝窜出枝头,压得树梢沉甸甸的。此时龙眼树正处于扬花期,管理好坏关乎着今年的收成。路过村民家门,武万琼提醒着村民及时给龙眼树疏花。

21年前,武万琼在自家地里种上了6棵龙眼树苗;21年间,农村出身只有高中学历的她跟着专家学习龙眼培育、嫁接技术;21年后,依托“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武万琼带动村民种植龙眼,如今英雄村所在的云龙镇,龙眼规模已达15000余亩。培育出的“泸晚一号”成为全国最晚熟的龙眼品种,泸县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晚熟龙眼之乡”的称号。

3个多月后,“蜀冠”“黄金眼”“泸晚”等不同品种的龙眼陆续成熟,云龙镇3000多户村民又将迎来丰收,平均每户可实现增收25000元,部分种植大户可增收50000元以上。

龙眼花开引蜂来。

种:带头种植嫁接龙眼苗

“一个孩子三棵,那就种六棵。”

龙眼生长喜温暖湿润,泸州龙眼种植历史悠久,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龙眼的生长,长江、沱江边百年龙眼树至今枝繁叶茂。

但在1998年以前,云龙镇并没有种植龙眼的传统。直到一位退休的农林专家曾世才带着技术来到了英雄村,寻找了一片小山头种下了龙眼树母本,建了龙眼培育园,开始嫁接培育起了新品种龙眼苗。

一年后,武万琼从龙马潭区胡市镇嫁到了英雄村,生下双胞胎儿子。泸县是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县,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了,但为了照顾家庭,武万琼留在了村里。总要做点什么呢?

听说村里有了龙眼培育园,园里有嫁接苗售卖。武万琼想起了小时候外公家那棵参天的龙眼树,在那个生活拮据的年代,每到龙眼成熟时,好的果子大人都拿了去卖钱,而小孩子们只能捡树下掉落的吃。“我也要种龙眼,让孩子们能随便吃,还能卖钱。”武万琼冒出了种树的想法。

工作中的武万琼。

“桃三李四柑八年,要想背时栽桂圆。”在老人口中,流传着这句俗语。龙眼挂果需要的时间长,又不能当饭吃,且家里从来没有种龙眼的经验,武万琼要种龙眼树的想法遭到了家里老人的反对。“我生了两个孩子,那就种六棵,一个孩子三棵。”在武万琼的坚持下,六棵嫁接龙眼树苗在自家地里扎下了根。

2002年1月10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村里提倡种植果树,武万琼看到了希望,抓住机会给家人普及政策,动员全家积极响应。与此同时,龙眼培育园的老专家曾世才承诺免费对村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山上、地里,英雄村龙眼树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

2007年,龙眼树挂果了。“果子品质出乎意料的好,第一年就卖出了10块钱一斤的好价钱。”武万琼说,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种植龙眼的意愿更加强烈了。

同年,武万琼被村民们推选为妇女主任。随着龙眼树越种越多,村民们遇到的问题也多了起来。“当上村干部后,身上责任就大了起来。”为了能及时解决村民们在龙眼种植管理上的问题,武万琼一次又一次去向曾世才请教,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再教给村民,甚至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编印成册发给村民。长此以往,武万琼也成了一位“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了村民口中的“龙眼大姐”。

晚香龙眼园培育基地。

锯:转变村民种植思维

“碗口粗的树说锯就锯”

树多了,先进的种植管理方式必须要跟上。2008年,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来到英雄村指导,找点试验树形矮化——“锯树干,开天窗”。自家的龙眼树不够集中,不符合试点要求,找谁做试点呢?思来想去,武万琼找到了自己的亲姑爷陈联灿。

以往都只是对树枝进行修剪,现在要把树干锯了,大家心里起了疑虑。但身为一名党员,又是英雄村六社社长,陈联灿二话没说,碗口粗的树干说锯就锯。

陈联灿的姐姐陈联富见状,回家也按照方法将树“锯了”。陈联富的婆婆这时急了,连忙找到武万琼要她去阻止儿媳锯树。武万琼拍着胸脯向她保证:“锯死一棵我赔你十棵苗。”

“看到我们家的树也锯了,周围的村民们也都跟着锯。”武万琼说,按照专家的方法管理,凡是锯了树干开了“天窗”的龙眼树第二年收成都好,果子口感也好。这时,村民们更加信赖武万琼了。

科裕果业展厅展出泸州特色农产品。

如今,村民们的龙眼树全部按照科学的方法种植,将树形控制在2.5米左右,浇水、施肥、治理虫害、修枝、疏果等等一系列工作,村民们都已是轻车熟路。

“以前只觉得树长得越高越好,现在晓得并不是那么一回事。”5月10日,村民蒋治平指着一棵砍掉一半的龙眼树介绍:“这是以前的品种被淘汰了,现在嫁接的新品种,那是保留的引水枝,这都是武大姐教的。”

育:改良龙眼树品种探寻增收方式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在忙着每个村推广新技术、培训新知识之外,武万琼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对新品种的研究一刻也没有停止。在四川农业大学学习期间,武万琼学到了更多农业专业知识,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建立起了联系。

近年来,武万琼的龙眼研究园里培育、引进了20多个龙眼品种。培育出的“泸晚一号”龙眼成为全国最晚成熟的龙眼品种,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晚熟龙眼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云龙镇有产值的龙眼规模已有1.5万余亩,整个泸县共有20.3万亩,泸县“中国晚熟龙眼之乡”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武万琼常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她的龙眼研究园里,灌排系统、太阳能捕蚊灯、温度计、土壤养分速测仪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为发挥出龙眼树一树多用的价值,她在树干上做起了文章。部分龙眼树的树干用黑色网带裹上了泥土,上面种上了石斛。“这是一个尝试,如果成功了将推广给农户们种植。”

此外,树干上自然生长出的木耳又让武万琼有了新想法。“以后可能会在树干上撒菌种试验。”

照顾龙眼树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村民的树出了问题,或是没有管理,武万琼比谁都着急。组织工人去管理无人管理的树,自掏腰包买来塑料薄膜给幼苗保温,她说,“这么好的树,不管理就太可惜了”。

泸县龙眼。

果:搭上时代快车龙眼增收不愁销路

“走出国门走向更大的市场”

去年,泸县龙眼产量达到8万吨,村民们的龙眼丰收后销路在哪?

2018年9月,泸州云龙机场正式通航。“下午才从树上采摘的龙眼随着直飞飞机到达目的地,消费者第二天就能收到新鲜的果子。”“重庆、上海、北京、广东、新疆这些地区销量最多。”每年龙眼采摘季是武万琼最忙碌的时候。

2020年,泸州打通全市物流“最后一公里”,建成以县域综合物流中心(物流园)、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城乡三级配送网络体系,乡镇物流点覆盖率达到100%。2021年,泸州全力推动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建设,推广乡村运输“客运+邮政”“客运+快递”“客运+商贸”等模式,村里的龙眼搭乘上一趟趟快车,去到了全国各地。

此外,泸州积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千兆光网、5G向乡村的延伸。以英雄村为例,通过“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模式,利用短视频平台、入驻购物平台、公司直采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让村民们一点不愁销路,云龙镇的“泸晚”龙眼去年卖到了50元一斤,仍然供不应求。“平均每户龙眼种植户可实现增收25000元以上,部分种植大户可达50000元。”武万琼说。

为何晚熟龙眼如此受青睐?“全国最晚成熟的龙眼,肉质厚、脆嫩化渣、鲜甜。”武万琼自豪地说道,培育种植的“泸晚一号”“泸晚二号”都是晚熟品种,最迟可到11月中下旬上市。“两广、福建等地的龙眼在那时已经下树,泰国的龙眼虽采用保鲜技术仍有售卖,但口感大不如新鲜采摘上市的晚熟龙眼。”

泸县龙眼。

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后,武万琼抓住泸州龙眼、荔枝种植产业优势,率先与重庆永川区建立了“泸永龙眼荔枝产业联盟”并担任两地产业盟主。

不久前,广东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董事长正在重庆永川区朱沱镇考察,通过联盟了解到了云龙镇的晚熟龙眼,随即来到云龙镇进行了考察洽谈。“他们重点看中晚熟,我们的龙眼正好是他们所需要的。”武万琼说。

至于未来,武万琼说:“依然会坚持把龙眼品种改良这件事做下去,希望这片土地的龙眼能够走出国门,走向更大的市场。”

评论 2

  • fm2149571鸿鹄 2022-12-22 发表于四川

    向武万琼学习!

  • 铜雀春深 2022-07-21

    点赞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