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时间从投诉无数到分类常态化 成都小区的垃圾分类探索实践 | 了不起的我们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5-26 17:40 86133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摄影报道

初夏的阳光还未炙热,临近吃午饭的时间,孩子们三五成群、嬉笑打闹,老人们摇着扇子、谈笑风生。人们行走在宽敞的步道和丰富的绿植之间,颇为惬意。

这里是成都市温江区学府憬城小区的院子里。这个建成于2013年的小区内,放眼望去,找不到一个垃圾桶。环境变好了,从前一入夏就有的“臭味”消失了,这是小区实行垃圾分类的3年成效。

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达到常态化分类?

从头参与分类工作的小区党支部书记喻渠和党支部成员、业委会副主任张忠义颇有心得,“我们这里是商住小区,曾经每年业主的投诉量都很大,认为小区脏、乱、差。我记得量最多的一次,是一周内收到了业主73封投诉信。从社区到小区,我们都很想好好地治理一下环境,但到底从哪里入手?我们商量了很久,最终决定将业主提出的垃圾分类作为‘起点’。”喻渠说。

正在工作的张忠义(左 )海科社区供图

小区治理破题

投诉量年均增加近200% 亟待解决

从2019年8月开始,温江区天府街道海科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开始探讨小区投诉多的问题。在诸多投诉中,排名前三的是垃圾的问题、开发商房屋质量遗留问题、物业与业主矛盾问题。

在此之前,学府憬城随着小区业主数量的增加,矛盾开始逐一呈现,如小区机动车乱停放、环境脏乱差、业主与物业矛盾较大等,加上小区业委会缺乏管理小区服务居民的经验,小区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小区在温江区也出名挂号,投诉量年均增加200%左右。喻渠回忆,“最多一次,我们一周收到了整整73封投诉信。”

问题太多了,从哪一个开始解决?在多番商议之后,大家共同决定,就从最具挑战、居民参与最为广泛、投诉最多的垃圾问题作为小切口,来为小区的治理破题。

美化过的垃圾投放点

垃圾投放点附近的洗手池

万事开头难

“业主难以养成习惯,我们就跟在后面捡”

张忠义说,垃圾分类最讲究的是两条,定时和定点。但习惯往往是最难养成的,尤其是“万事开头难”。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适应,定点和定时很难执行。这个时候,地下室就变成了重灾区。“地下室放垃圾桶容易有异味,而且不好清理,制定方案后,我们在小区四个角设立了垃圾站。这样一来,问题却出来了,“小区里很多人忙着上班,要去地下室开车,就会顺手扔在地下室。”

这可如何是好?喻渠和张忠义采用了最“笨”,也最管用的方法——一袋一袋地捡。除了地下室,他们要捡拾的还有绿化带等处的垃圾,“那个时候我们两个人从早上八点就开始了,要捡到晚上九点半以后。每天拉着1.5米高的大桶,要走完11栋楼。有时候走到一半,桶就满了。我们理解年轻人上班的辛苦,也不说他们哪里做得不好,但是久而久之,大家看到两个老同志很辛苦,就开始变得自觉起来。”

一个月后,业主们扔垃圾的习惯开始有明显变化。张忠义说,最开始用的大号垃圾桶,变成中号垃圾桶,再变成小号垃圾桶,这证明了业主们随处乱丢垃圾的“毛病”逐渐被纠正了。

孩子们制作蚯蚓塔(海科社区供图)

小区举行的诵读活动吸引了很多小朋友

小区共治

孩子老人齐上阵积极性被带动了

说到提升大家对于小区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学府憬城小区党支部自有“秘诀”,那就是“发动老同志、带动小朋友,中间的自己就学会了。”

发动老同志从党员和身边人开始,积极热情的老党员们做了示范和带头作用后,小区里其他老同志们也变得乐意加入。喻渠和张忠义告诉记者,他们第一时间带动了身边的人,老伴儿、孩子、孙子。像他们这样的退休业主,在小区里不占少数。

在制定好垃圾分类的政策之后,怎么宣传的问题,一度让喻渠和张忠义等人犯了难。“试一试让小朋友参与进来”,说干就干,小区内开始开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制作蚯蚓塔、诗歌朗诵表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朋友的积极性和宣传效果超乎了大家的预期。

“宣传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有几次我们制作了传单,请有空余时间的小朋友们帮着发一发。年轻人和老年人们都很愿意听小朋友的,最多一次,我们发动了100多名小朋友。”喻渠说。

美化过的垃圾投放点

巩固成效

垃圾巡逻车时刻保护小区干净 3年未间断

小区的治理是综合性、长期性的,坚持这一理念的喻渠和张忠义等人开始了此后的一系列举措。

垃圾分类除了希望大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外,也少不了社区、业委会与党支部的时刻监督与服务。“为了做好监督,我们在每个垃圾投放点都设了岗,目的是为了时刻帮助新业主或者租户进行正确的分类、投放。为了做好服务,我们有专用的垃圾巡逻车,随时看见小区里有垃圾,就捡起来自己扔。这两项工作,我们3年来从没有间断过。”

既然养成了习惯,配套设施也不能少。实施垃圾分类不久后,小区就做了垃圾投放点的美化工作。为了方便业主扔完垃圾后洗手,小区在每个投放点不远处都修了洗手池。

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小区的环境美化了,小区治理水平也一并提升了。走在小区里,张忠义说,“从前令人头痛的开发商房屋质量遗留问题、物业与业主矛盾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垃圾巡逻车

小区变美

人心凝聚了 从前的“脏乱差”变成了“休闲地”

张忠义告诉记者,自己作为党支部成员,从事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几年来,最大的收获是邻居们的喜欢。“商业小区不如以前的大院儿有人情味,我刚来的时候,小区就只有一个群:投诉群。这些时间里,我在工作中与大家相处,认识了很多邻居。大家在工作中给予支持,在生活中互相帮衬,这是一笔很可贵的财富。”

几年来,小区的改变很快。最明显的是,是人们有地方休闲了。

在刚搬进来时,小区门口是大马路,因为扬尘问题和绿化不足,很少有人出门去玩。小区内则有垃圾问题,“垃圾桶多,一到夏天就臭,楼下没有可供休息的凳子和足够的娱乐设施。”

张忠义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一到晚上,小区楼下的老人和小孩满满的。垃圾分类后没有臭味了,小区治理后绿化好了,修建了很多娱乐设施,大家都能玩儿。小区里现在还没有机动车,这对于老人孩子是很安全的。两年来,小区对面也修了公园,出门不远就到了,最近年轻人们都很流行去公园搭帐篷玩儿。”

记者获悉,目前,学府憬城小区已达到常态化分类,分类率长期维持在90%以上。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