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吴德玉 荀超 图据受访者
黎女士感觉到上海的复苏,是从刚过去不久的母亲节开始的。那天,她收到了满满一篮子鲜花。这是从小区外配送来的,原来种葱插蒜的玻璃瓶子,终于回归插鲜花的本能。
4月中旬,网红面包店Luneurs前滩太古里店接到通知可申请复工,于是开启了团购。5月20日这天,这家店正式开门迎客,顾客可以从店里取走预订的食品,好吃的面包和冰淇淋也回来了。
5月16日,上海市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称上海将分阶段复商复市。当天起,先有序恢复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线下业务,然后再有序恢复农贸市场、理发和洗染服务等。
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一群上海居民。他们中有专注抢菜的全职妈妈、宅家办公的私企员工,有开网红餐厅的马来西亚人,还有拥有13家连锁面包店的法籍创始人。随着上海逐渐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他们的日子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黎女士飘窗上的花盆插满了葱蒜
4月份生日买不到蛋糕 5月份母亲节收到可配送的鲜花
黎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她的生日在4月。3月底的时候,她曾想过给自己囤一个生日蛋糕,“当时觉得应该没太必要,感觉4月份怎么着都可以解封,没想到一直没解封。”
生日当天,其爱人用家里剩下的一点奶油,给黎女士调了杯有奶油的咖啡当蛋糕,加上和儿子一人一个吻,就当庆祝了。
变化出现在5月。五一当天,黎女士发现小区的团购清单里增加了“母亲节鲜花”这一选项;紧接着5月5日,她收到了平时买礼物的一家商店发来的短信,对方写道:“母亲节限定鲜花库存告急,即刻下单送妈妈一份小惊喜。如您来自上海物流管控地区,请放心选购,上海地区母亲节鲜花将在5月6日-9日期间送达。”
就这样,母亲节当天,一篮娇艳的花朵送到了黎女士的手中,这是来自先生的礼物。“花瓶里又开始养花了。花盆里的葱吃完了,应该也可以恢复它本来该有的作用。”黎女士感慨。
黎女士在母亲节收到的鲜花
封控开始后的第一个月,黎女士一家四口三大一小,花在吃上面的费用差不多1.5万元。她透露:“因为没办法点外卖,只能喊闪送和跑腿去拿,有些费用是花在那上面的。”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佐料之炊也煞是难为人。“疫情一开始的时候,菜的确比较紧张,后来有发放过一些物资,也能团购到一些菜,但做菜用的佐料其实很难买到,其中有20多天是完全买不到葱姜蒜的。”
于是,小区里的各家各户开始种葱。据黎女士描述,至少在自家小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种葱蒜,还有一些家庭会种白菜芯子。“整幢楼里会聊谁家的葱长得好?到底是水培好还是土培好?所以我家那些花瓶也被拿出来种葱了。”
5月10日,上海部分区域进入“静默期”,导致很多订好时间的团购延期。解除静默之后,团购产品又蜂拥而至。5月18日,黎女士一天之内就收到了自己此前预定的5个品牌的面包。
疫情好转后,黎女士一天收到五份面包
网红餐厅老板坚持发工资 等待复工给员工来顿大餐提气
新马茶餐厅是上海一家火爆已久的东南亚风味茶餐厅,因为店面不是特别大,饭点需要等位是常态。老板阿洪是马来西亚人,太太是中国籍,两人现居上海。
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阿洪透露,封控期间他还是坚持给员工发工资,“只不过和大家协商了一下,先发基本工资。我知道他们需要还房贷,有的还要养小孩子,但我想的是先维持开销,其他等解封后再说。”
阿洪的新马茶餐厅原来经常排队
阿洪表示,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先配合防疫政策,等解封之后先去店里搞卫生消毒,然后再安抚员工。为了提振士气,他还计划给员工们安排大餐。“他们才是真正在前线打仗的人,对吧?我肯定要先安抚好他们。接下来看相关部门怎么规定,是要求限流还是只能够线上?我们都积极配合。”
阿洪在上海生活了10年,旗下餐厅有4家分店,主打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菜系。这些店并不像一些大型的餐饮品牌,有自己的供应链和中央厨房,还有囤货冻品,很多原材料,如新鲜蔬菜等需要当天进货当天现做。“我们3月底就没再进货了,重点把库存全部卖掉,卖不掉的就送给员工。到4月1号时,店内的食材基本清空了。”
虽然有顾客希望餐厅能做团购,但阿洪表示:“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就不做。隔壁家有一个店,听说才申请进入保供名单,进了十几万的货,结果有几个员工被检测出阳性,只能继续停业。”阿洪粗略估算了一下,疫情期间餐厅营业额损失了近200万元。但让他感到庆幸的是,餐厅所在的商场暂时没有来催租金。
阿洪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茶餐厅一切恢复如常
私企员工边带娃边工作 有人一出门就先去给客户开发票
薇薇在上海一家私企工作,她形容自己疫情期间的生活像“007”——白天盯着孩子上网课,晚上宅家办公到凌晨。
她所在的公司比较贴心,老板在今年2月,给大伙儿发了十三薪。“当时确实是赶着发的,而且整体比往年提升了18%,就是为了让大家开支充裕一些。”不过到了4月,由于一边要承担员工的工资,一边还要负担房屋租金,老板取消了大家的绩效奖金。往后的5月,老板已开始四处打听租金减免以及帮扶政策。“虽然5月的工资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时间长了,还是觉得有点撑不住。”
为了共克时艰,薇薇和同事从3月底全域静态管理以来,一直居家办公。她打趣说:“实际上,居家办公不会像以前,说什么星期六星期天你不要找我,因为已经没有时间概念了,基本是7×24小时。”
因为公司里大多数都是女生,有2/3是妈妈,白天孩子有网课,妈妈们就得盯着。晚上10点钟孩子睡了以后,妈妈们又开始工作。
薇薇说:“差不多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虽然整体绩效比全天上班损失点,但这段时间的居家办公还是比较有成效。上个月我们手里有4个案子要同时推进,4月还拿到了2个新案子。”
薇薇所在的小区,3月27日出现了一例阳性,1500户被封控。当晚,小区的物业和保安都被紧急召回,没有固定住所的保洁大爷只能睡在楼梯下面的小隔间。薇薇的老公去做志愿者时,发现保洁大爷喝水不方便,就组织捐了很多物资,比如矿泉水、牛奶、饮料、饼干、泡面。
当天上海遭遇“倒春寒”,大家都穿着羽绒服。想着楼下的保洁大爷盖的毯子有点薄,薇薇一家还自发给对方送了被子和电磁炉。“其实大家也没有什么多的东西,但就是尽可能保障为我们服务的人。”
同样居家办公的黄先生,他的公司已经3个月都没给客户开发票了,前几天终于有个员工有了一张可以出门的通行证。黄先生说:“单位里的这个小伙子拿着通行证,都没顾上外出买菜,就赶紧跑去公司拿了开票的一系列工具。”
面包店“520”复工备好冰淇淋 想给上海人的生活来点甜
5月20日当天,网红面包店Luneurs前滩太古里店结束封控正式开业,迎来第一批到店取货的顾客。
Luneurs会对原材料进行消杀及静置,确保安全后再使用
封面新闻记者在采访Luneurs的创始人Qian和运营总监Demi时,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传递过来的乐观。“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店内所有货品全部销售一空。前几天,又有两家门店接到可以复工的通知。”他们期待,6月1日13家门店可以全部复工。
封控之前多次支援周边的医护和志愿者团队面包和咖啡
Demi说:“520,我们给顾客准备了家庭装的冰淇淋和酥皮类面包,从这一刻开始,我们不再只提供那些基本需求品,我们开始为大家提供的是快乐。居家隔离的这两个月,需要用美食来恢复心情。”
2018年,四位来自法国的年轻人,在长宁区幸福里开了第一家面包店。从这个靠近徐家汇商圈的时尚街区开始,4年间,Luneurs在上海已经开了13家门店。
今年4月中旬,他们接到通知,前滩太古里店可申请复工。4月16日,员工进场开始线上营业。最初统计需求时,店里3天就收到10000多位顾客的反馈。考虑到团购的特殊性,他们只能主推吐司面包和可以放在冰箱里冷藏的产品,可没想到4月20日第一个团购上线,100套产品立刻被抢购一空。
因为特殊情况,员工必须吃住在店里。经过报名、核酸检测、签保证书,6位老员工投入复工,其中包括4位面包师和2位前厅的工作人员。同时,物流配送员的行程也需要精细到“晚上睡在沿路的哪家酒店”。
Demi告诉记者,复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公司高层除了自己团购生活必需品,还要帮门店员工买复工物资。“我们就发动大家的力量,东拼西凑终于买到了被子和床垫。”此外,他们也联系了一家公司,给员工配送午餐和晚餐。说到这里,Qian忍不住笑了起来:“其实团队跟我们说,他们在店里吃得比自己家里好,都长胖了。”
Luneurs复工期间的员工餐
“30天以来,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个让我看到就肾上腺素飙升的团购套餐。”有Luneurs的团购用户留言。与一些团购需要几十或上百套起步不同,考虑到个别客户的需求,如果整个社区群内满足了十份起送的配送条件,哪怕其中某个小区只有一位顾客购买了产品,店里还是会免费送到家门口。
Qian透露,疫情结束后会努力保持营业门店数量,并准备在今年向其他城市发展,首站就是成都。“6月1日全面复工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我们会抓住这个时间点,相信上海会越来越好。”
为确保安全,所有产品的包装是里三层外三层
本文由【封面新闻】创作,独家发布在UC浏览器,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
评论 10
闪了舌头 2022-05-25
小资上海
汐止 2022-05-23
上海早日康复
fm88.7 2022-05-23
上海加油哇!人情高效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