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架|我们是怎样爱上吃辣的?来看《餐桌上的中国史》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5-13 16:16 34880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无论是烧烤摊还是下饭馆,你总是能听到一句灵魂拷问:“能吃辣吗?”在爱吃辣的四川人面前,一份微辣的火锅底料无疑等于认怂。辣椒是从何时传入中国的?我们又是怎样爱上吃辣的?近日,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日本明治大学教授张竞著的《餐桌上的中国史》面世。你吃了一辈子的中餐,其食材与菜式的身世,可能会令你意想不到。

本书以中国的历史演进为主轴,以中国菜肴为主角,带你探索中华饮食背后的渊源,透过一道道菜肴品读一个朝代的经济、科技、农业发展程度与文化成就,用通俗的笔调展现了在时代变换、王朝更替、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中,中华文化的重组与演变。

书中写道,辣椒原本不是中国产的,是明朝末年由海外传来的。大航海时代,辣椒从原产地墨西哥、亚马孙等地区向世界传播,各地区的人们开始种植辣椒。19世纪后,辣椒在西南地区逐渐推广开来。不只是四川,据《清稗类钞》记载,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人都非常喜欢吃辣,特别是湖南、湖北,无论什么山珍海味放在桌上,没有芥子和辣椒,就没人动筷子。

芥子很早就是调味料,元代的贾铭在《饮食须知》中,从养生的观点介绍过芥子的效用。辣椒进入中国后,中国人食用芥子的习惯并没有改变。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制辣汁之芥子,陈者绝佳,所谓愈老愈辣是也。以此拌物,无物不佳。”说明到了明末清初,芥子仍旧是调味料。正因为原本有这样的嗜好,所以辣椒能很快地被中国人所接受。

张竞,1953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85年赴日留学。1991年于东京大学取得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博士学位。历任日本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副教授、国学院大学副教授、明治大学法学部教授。2007年—2009年任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任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东亚文化交流史、文化史。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