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独家丨巴籍同事追忆遇难中国教师:火太大灭不掉!没能救下他们,一辈子心痛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uc 2022-04-27 20:16 130606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陈彦霏

4月26日下午,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一起爆炸,带走了3名中国同胞宝贵的生命。遇难者均为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中方工作人员,分别是: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黄桂平、教师丁沐舫、志愿者陈赛。

在网络上,除了愤怒的声音,更多的是悲痛和惋惜。特别是对遇难者身边的人而言更是一种打击——沉痛、想念、回忆,这是黄桂平在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的巴基斯坦籍同事严栋梁(Ammad Naeem)、丁沐舫的研究生导师郭春林得知消息后最真实的情绪反应。

事发现场:

爆炸声响起,车子起火了

3名老师遇难,2名幸存者砸开车窗逃生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不仅有中国籍教师,还有巴基斯坦当地的教师,严栋梁(Ammad Naeem)也是其中一位。

4月26日下午,因为这场爆炸,严栋梁一下失去了三位“家人”。临近4月27日中午时间,记者联系到严栋梁时,他说自己已一夜未眠。

遇难的几位老师中,严栋梁最熟悉的是黄桂平院长。“孔院刚建立的时候,他就是第一任中方院长,这次是他第二次来巴基斯坦当院长。他经常鼓励我、照顾我、帮助我、支持我,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很有耐心,对工作也很认真负责。”

严栋梁说,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正在办公室。听到有爆炸声音传出,然后有人说:“楼下爆炸了!”严栋梁立即跑下楼去,他发现出事的是孔院的车,火已经烧起来了!严栋梁等人立刻找灭火筒试图扑灭火焰。“但是火太大了,灭不掉。”

据严栋梁回忆,老师、同学、孔院管理人员、外方校长、学校员工、警察,大概有50多个人都来到了现场。

所有人都为3名老师的遇难感到难过。“尤其是孔院的学生们,超级难过。遇难老师班上的学生们听到消息以后,很多都当场哭了出来,我们做老师的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能安慰他们。学生们在群里发了老师们的照片,写了一些安慰和悼念的句子。我们救不了他们,是一辈子的心疼。”

记者获悉,此次爆炸事故中有两名幸存者——孔子学院教师王钰清与一名保安。

4月26日,躺在病床上的王钰清老师。

严栋梁说,王钰清与保安是砸开汽车玻璃自救逃出来的。“他们砸开玻璃,爬出来。我们看见之后,拉了他们一把,使他们尽可能远离燃烧的汽车,随后叫了救护车。王钰清老师的右脚跟骨折了,现在正在医院做手术,手术持续了三个半小时,我正在外面等着照顾他。保安有一只腿骨折了,还有一只眼睛在爆炸中受伤失明。万幸的是,他们都没有烧伤。”

目前,中国教师都被集中安排在更安全的地方,王钰清由4名本地教师进行看护、照顾,4个人,一天3轮。

两位幸存者目前所在的医院。

相处日常:

“孔子学院是我第二个家”

中方老师很善良、很有耐心

严栋梁和中文结缘显得“顺理成章”。读本科第三年的时候,他开始学习汉语。 2013年11月29日,四川师范大学与卡拉奇大学共建“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本科毕业的严栋梁因此获得了来中国留学的机会。

就读国际汉语专业的严栋梁,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硕士毕业后,他回到了巴基斯坦。严栋梁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孔子学院就给自己提供了这个机会。目前,严栋梁教授的是初级班,该班级主要针对汉语零基础的学生而设立。

有课的时候,严栋梁早上7:30起床,8点钟上班,8:30开始跟班,给50多个学生上课。业余时间,孔院老师们会在宿舍举行party以及中国文化活动。严栋梁说,举行活动时,自己一般负责采购。

在孔院的生活丰富多彩,严栋梁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学院里的其他老师对他而言,则是如“家人”一样的存在。每天离开学院时严栋梁都会跟他们说“再见”。

不久后,巴基斯坦当地媒体有了关于该事件的报道。“看了之后,大家都很难过,也非常生气。这是非常坏的事情,政府、学校、本地人都在谴责。”目前,学校已经停课,严栋梁说,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恢复。

遇难者导师:

她原计划回国结婚

还想考2023年博士生

和黄桂平一样,遇难教师丁沐舫也来自四川师范大学,她是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7届硕士毕业生。丁沐舫的研究生导师、广西大学教师郭春林回忆,他接到噩耗是26日晚上9点左右,那时他正在学校散步。一个长春的手机号码打电话过来,问他是否是郭老师,随后哽咽地告诉他,丁沐舫出事了。

在帮忙寻找到了丁沐舫家人联系方式后,郭春林慢慢缓过神来,在焦虑难受中回忆起丁沐舫的点点滴滴。

郭春林介绍,这是丁沐舫第二次前往巴基斯坦做汉语教师。丁沐舫入学时曾写过自传,里面介绍她出生于河南信阳农村,父亲是一位卡车司机,他们这一辈三兄妹,一个建筑师兄长,一个军人出身的弟弟。

郭春林说,丁沐舫是个优秀的研究生,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干部踏实认真负责。读研期间,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

此外,丁沐舫还十分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早在2016年5月,丁沐舫以广西大学汉硕实习教师身份前往泰国素攀府乌通学校任教一学期,积累了良好国际中文教育经验。2017年6月硕士毕业,即考取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的志愿者。

丁沐舫喜欢和当地学生打板球。

2019年初,丁沐舫结束印尼汉语教学任务后回到国内。回到河南家乡,看到北方的大红枣,丁想起给导师邮寄一点。她说:“要想身体好,每天吃两三个枣。”她联系到郭春林,要收件地址,郭春林婉拒了。后来,丁沐舫还是坚持邮寄了一箱到学校,估计有十斤,郭春林每天吃两颗。

“觉得她到海外工作后,非常懂事了。2019年3月,丁沐舫前往卡拉奇大学孔院担任汉语教学志愿者。回国后,前年寒假邮寄了一个轻便保温杯给我,感念师恩。”郭春林说。

丁沐舫对婚姻十分期待,曾在公众号里写道:“对于婚姻,我希望把日子晒在绳子上,吃饭睡觉、柴米油盐,看得见、摸得着,平淡干净、和睦温暖、闪闪发光。于此,且行且珍惜。”

郭春林透露,丁沐舫已经有未婚夫,“本打算上次派遣教师结束,就回国结婚,但可能因为新工作需要,推迟了。”

去年快要放寒假,丁沐舫和郭春林联系,提出准备报考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研究生。郭春林当时表示,可以帮爱徒问一下,争取报考2023年的博士生,但是学费大概每年要1万元。

丁沐舫回复他:“没关系,我可以在外面赚钱。按年龄来说,今年报考很好,我就怕面试的时候回不去,或者自己心虚,别没考上,给老师丢人。”

本文由【封面新闻】创作,独家发布在UC浏览器,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

评论 8

  • fm20220601 2022-04-29

    严惩凶手

  • 吃嘛嘛香 2022-04-28

    世界和平希望

  • fm1887655 2022-04-28

    逝者安息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