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国潮”商品玩成符号堆砌,太多匠气而太少“艺心”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4-25 14:41 46569

□蒋璟璟

“国潮”正在成为一个消费热词,浮雕故宫雪景的口红、致敬“诗仙”李白的跑鞋、大白兔奶糖味的香水……国货品质不断攀升,俘获消费者。所谓“国潮”,一般指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国货品牌和潮流单品,报告显示,“国潮”过去10年关注度上升528%。然而,不少“国潮”品牌却本末倒置。有消费者抱怨,搜索“国潮”服装,满屏都是印着汉字、祥云、仙鹤的衣服,同质化严重,仅仅把中国元素进行简单堆砌,价格却水涨船高。(半月谈)

短短数年时间,“国潮”从复兴到火爆。在这其中,市场逻辑下的商业创造,可谓居功至伟。“传统文化”,在商业文明的再发现、再创作、再演绎之下,在消费场景内重新活得极高人气。货架上的国潮产品丰富了,愿意为此买单的人多了,这必然会反过来给国潮热注入新的动能。很显然,这本是一个正向的循环。然而,从现实反馈的情况看,还是出现了一些变数。

“国潮”是什么?似乎很明确,又似乎很模糊。理论上说,“国潮”即便是商品化的国潮呈现,也必然是应该基于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以及传统的审美趣味。商品上的国潮,是一种外在形式,其必须有内在的信仰与精神意涵作为支撑。以此量之,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国潮商品,往往是有形无神、牵强附会得很。比如说,堆叠汉字、水墨、图腾等元素。国潮商品的生产环节,模块化拼凑、同质化跟风占据了相当比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国潮”商品,更多只是对传统文化的“挪用”而已,连“化用”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接续”“升华”了。商业场域、消费场景下的某些“国潮”叙事,终究透着一股工业流水线的味道,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有此结果,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本轮快消品的“国潮”热潮,更多是供给侧发动,其主要的“创作者”仍是产商的设计团队,有匠气而少“艺心”,难免多有生硬斧凿痕迹。

国潮复兴,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文化传承的维度。对于厂商而言,速成的“国潮”输出难以维系,系统学习、内化于心、自然而然,才有真正的文化创作可言。

评论 12

  • 朱光雄 2022-04-27

    系统学习、内化于心、自然而然

  • 中天镇宝盖寺村驻村队员宋道志 2022-04-26

    国潮复兴,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文化传承的维度。

  • fm872122 2022-04-25

    我就是特殊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