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何不厌其烦写成都的雨和江?阿来从诗入手破解杜甫内心世界 | 世界读书日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4-23 20:08 83625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蒋瑞尧 摄影 徐瑛蔓

在世界读书日,精读杜诗,走进杜甫的人文精神世界,是非常恰切的。

4月23日下午,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系列讲座——“杜甫 成都 诗”系列第三讲,在阿来书房举行。这也是“阿来书房·名家读书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第二场。在本场讲座中,阿来以“堂外雨,堂前江”为主题,逐字逐句解读了《梅雨》《江涨》《田舍》《江村》《为农》《春水》《春水生二绝》《水槛遣心二首》《春夜喜雨》等一系列经典杜诗。他以此为线索,讲述了诗歌的相关审美知识、成都的城市史细节等。

阿来还分析了如何看待古诗词中的“异文”现象,何为“诗眼”,并带读者领会了这组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杜甫内心世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对于一些重要的词语,阿来也特别延伸开来讲,比如在讲到《田舍》中“柴门古道旁”时,阿来提到,有一种解释认为该“古道”通向温江方向,然后到邛崃、大凉山、云南,这其实是跟南方丝绸之路相关。

在世界读书日讲杜甫,阿来在开讲前,特别提到世界读书日(原名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主旨宣言,希望跟大家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杨柳”还是“榉柳”?

古诗词里存在“异文”现象    对照赏析也很有意义

在《田舍》中,有“杨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的句子。但在有的版本中,“杨柳”被写成“榉柳”。为此,阿来特别去对照查阅了两个权威的杜诗版本,这两个词语都有其合理性,他更倾向于用“杨柳”这个版本,“其实,这涉及到版本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种情况很多。据说,在敦煌藏经洞里,李白《将进酒》的手抄版本,就跟其他版本很不一样。古代诗词是口耳相传,并不像现代社会,在印刷出版前都要一一校对。在流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出现各种各样的异文,也是可以理解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对于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表达,我们可以自己去进行对照赏析,这个过程很有意义。”

古诗词中,尤其是律诗的创作特点是讲究押韵、平仄。但阿来说,他讲杜诗时,不会过多涉及这类知识,“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知道一个字的四声在古代的确切念法。 如果非要讲平仄、押韵,那就要去一个个查古代的相应念法。我个人认为, 这个工作在这儿没多大必要。因为我们今天来讲律诗,不是为了写律诗,而是为了理解、欣赏律诗。 如果为了一个字的读音吵起来,就违背了欣赏唐诗的初衷, 有点以词害义。当然这也是跟我音韵学功底不够有关。 ”

“杜甫是最早给成都的自然山水定调的人,而且定得非常准”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从《江村》《梅雨》《江涨》《田舍》《为农》《春水》《春水生二绝》《水槛遣心二首》《春夜喜雨》这一系列杜诗的名字可以看出,来到成都,在草堂安居的杜甫,在这个阶段写了不少重复的题材。“杜甫一生的际遇比较差,他几乎没当过官。就在他刚当上一个小官不久,安史之乱就爆发了,饱尝战乱之苦。他来到成都之后,环境变好了,生活节奏变慢了,写诗的题材甚至都有点重复。比如他多次写到雨、江水、燕子,不厌其烦、充满欣喜地写,好像此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雨,这么好的水。大概是因为这种安定的生活很难得吧。”

也正是因为杜甫对成都这些天气特征、地理环境的书写,让我们看到唐代的成都,春天就多雨,而且夜里容易下雨。“这种书写、记录,令人感动。我没有看到还有谁比杜甫的记录更好的,甚至我都没看过其他古人写唐代成都下雨、涨水这些。所以,我多次说,杜甫是最早给成都的自然山水定调的人,而且定得非常准。”

在《春水生二绝》其二中,杜甫写“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这首诗,通俗易懂,也写得超脱,而且在诗里用了四川方言,比如‘禁当’就是‘遭不住’的意思。有的诗人善于精雕细琢,有的诗人则善于使用通俗词语。杜甫同时具备这两种本领。”阿来感叹道。

好诗有“诗眼”  诗有眼才活

没细讲《春夜喜雨》  带读者诵读一遍

杜甫不断看江、写水,诗作频出,在《水槛遣心二首》中,终于写出特别经典的句子来:“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其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被称赞为千古名句,认为是“只有非常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人才会发现这个细节”。就此,阿来讲到一个诗歌概念“诗眼”,“一首诗要成为好诗,成为经典,至少会一个或者几个字词要最响亮,最突出。这个字词就是诗眼。‘出’和‘斜’就是本诗的诗眼。诗有眼才活。就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谈到很多人琅琅上口的《春夜喜雨》,阿来干脆带观众诵读起来。“其实,古诗不宜多讲,最好是多读。很多时候,多读几遍, 语义就出来了,韵味也出来了。很多时候,我不忍心讲太透。因为很多东西不能多说,一说就破。”

成都何时被称为“锦官城”?阿来援引《说文解字》《华阳国志》 《益州记》《三国志》等典籍,以及刘禹锡的诗,分析了一番渊源、出处。在《说文解字》中,有“蜀,葵中蚕也”。《华阳国志》中记载:“张仪、张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更与夷里桥南设锦官。”《益州记》中提到:“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胜于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 如今在四川,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有种桑树的习惯,这也跟古代蜀地养蚕、丝绸业发达有关。

评论 4

  • ZZ喵 2022-04-26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 fm9876578 2022-04-23

    好诗不可说破

  • 春天有春天的好 2022-04-23

    内心强大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