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独家丨“粉蒸肉索赔案”购买者将反诉农妇侵权 有销售者称在索赔压力下曾不幸流产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uc 2022-04-22 16:42 100214

封面新闻记者 石伟

4月22日,“农户销售自制粉蒸肉被10倍索赔”事件再起波澜。粉蒸肉购买者邵某委托吴姓律师联系封面新闻记者,称粉蒸肉制作者王云(化名)名下注册有食品公司,却在多家媒体报道中伪装成普通农户的弱者形象,污蔑消费者为职业打假人,给大众造成职业打假人欺负农民的印象,将对王云提起侵害名誉权的诉讼。

对此,王云表示确实在小作坊基础上注册了公司,但一直没有经营,自己一家就是普通农民,可以接受任何调查。“我们也在找律师,随便他怎么说,我们法庭上见真相。”

王云名下的食品公司

一位服务区销售员称,2019年销售王云的产品时曾被打假人索赔1万元,她夹在打假人和王云之间很为难,压力之下不幸流产了。

“粉蒸肉索赔案”再起波澜  

制作者被指控隐瞒真相侵犯消费者名誉权

4月21日,“农户卖150碗熟肉被判退赔5万元”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

当事人王云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她的婆婆有制作粉蒸肉、泡菜的手艺,2017年她和老公回到老家注册了土特产经营部,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通过社交平台销售自制的粉蒸肉、泡菜等产品。

王云说,邵某2019年购买了一次泡菜,2021年7月又一次性购买150碗粉蒸肉、回锅肉等产品,8月份以产品为“三无产品”为由起诉,要求退款并赔偿累计49490.76元。“法院根据散装食品相关规定,认为我们产品包装上信息标注缺失,两次判定我们败诉、赔款。邵某清楚知道我们产品的生产模式、生产过程,知道我们从小作坊发货需要用真空包装,收货时还拍了视频。我认为这是职业打假人碰瓷。”

判决书内容

封面新闻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看到,一个名为邵某的男子2021年在重庆向多家小超市、小作坊发起过近20次起诉,均是以包装标示缺失、散装食品过期等问题为起诉理由。

22日上午,一名吴姓律师联系封面新闻记者,称受邵某委托代理该案,希望向公众提供真相。

吴律师称邵某多次在不同小作坊、小超市购买的都是十几块的物品,是正常消费,在王云处购买150份熟肉是统一采购,发起过多次类似诉讼并不能证明邵某是职业打假人。“谁来定义他是职业打假人的?反而是王云隐瞒身份,在媒体上装弱者,给大家造成职业打假人欺负农民的印象。她侵犯了邵某的名誉,我们准备起诉她侵权。”

吴律师表示,王云名下除了小作坊还注册了一家食品公司,还有一个220人左右的代理群,是规模化生产并不是所谓的农户自己生产;王云提供的与邵某从2019年就有的聊天记录、购买记录不实,2019年购买者是邵某的朋友,邵某2021年听朋友介绍后直接网上下单购买,并不清楚王云具体以什么包装发货。“她后来发货的产品都是标注了产品信息,说明她知道相关法律,之前是知法犯法。”

记者询问吴律师所在律所名称以便查验身份,他说最近刚从上一家律所离职,还记不得新律所的名字。

农户称愿接受一切调查  

有销售者称曾因索赔压力不幸流产

王云表示,确实在小作坊基础上注册了食品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但至今一直没有实际运营。“日常还是我们一家三口制作产品,忙的时候会雇请周边五六个贫困户参与。这些都可以实地调查。至于她说的220人的代理群,这个属于是内部优惠群,比如一瓶泡菜我只卖给他们15元,他们自己吃或者拿出去加价卖,由他们自己决定,我也从来没受过加盟费、代理费。他们跟我们的生产没有关系。”

王云社交账号展示情况

王云说,事情引发关注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我们的情况他们都来看了,没有处罚我们,指导我们怎么去完善工作,让我们把后边工作做好。”

吴律师还主动告诉封面新闻记者,2019年梁平服务区一名销售员代理销售王云的辣酱,被消费者起诉索赔1万元,王云知道事情后没有出面承担,造成销售员自掏腰包赔偿,压力之下还流产了。

吴律师称自己并不认识这么销售员,也无她的联系方式,是听律师朋友转述的信息。

封面新闻记者辗转找到这位销售员。她说当时从王云那里进货40瓶甜面酱在货架上销售,货架上同时还有从成都进回来的散装牛肉干,一个顾客一次性打包买走30分牛肉干和30瓶甜面酱,之后以“三无产品”为由起诉。“牛肉干不知道赔了多少钱,甜面酱我自己赔了5000块钱,老板赔了5000块钱。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我夹在王云和打假人中间为难,着急上火的时候肚子里的宝宝流掉了。”

她说当时是12元一瓶从王云处购货,上架卖15元一瓶,没有向王云交过代理费和加盟费。

封面新闻记者询问吴律师当时为何没追加供货方王云为被告。他说:“当时我朋友说可以帮销售员追究王云责任,销售员胆小怕事放过了王云。我从朋友处拿到当时王云求饶的通话录音,录音中王云承认自己产品为三无产品。但我不能提供给你,以免她颠倒黑白提前造势。她身上背着一条人命,在媒体前面演戏。”

律师:是否名誉侵权应有法官判定 

职业打假索赔不该模板执行顶格判罚

吴律师称,没有谁能判定邵某是职业打假人,即便是职业打假人,购买了问题商品也有索赔的权利。

对此,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表示,不论是职业打假人或者普通消费者,都有获得赔偿的权利,但是不同地方对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消费者存在认定争议,司法实践中判罚的结果也会不同。“这起案件中主要是包装标示问题,是不是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所有包装瑕疵都按照顶格标准10倍赔偿值得讨论。根据问题程度不同,双方主观意图、商品实际用途、损害程度等情况,法官有自由裁量权,我个人认为不能模式化执行顶格判罚,可以根据综合判断做出合适的判决。”

王云制作销售的产品

付建认为,只要当事人自身社会评价被侵犯,都可以提起名誉侵权诉讼。“起诉之后还有个认定问题。这个购买者指控农户指隐瞒身份以弱者形象污蔑他,如果法院调查能够确认农户存在污蔑并导致购买者社会评价降低, 农户可能会承担侵权后果。如果法院判定农户所说情况属实,那就不造成名誉侵权。”

发稿前,吴律师承认他与记者联系所用的手机号码为邵某的号码,邵某被媒体中不实信息“气疯了,不愿再接受采访。我也担心给律所造成影响,没使用自己的号码。”他说一切证据都会提交法庭,由双方当事人到法庭上说话。

本文由【封面新闻】创作,独家发布在UC浏览器,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