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儿童食品”越来越多,营销概念加剧认知偏差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4-22 14:47 39737

蒋璟璟

很多家长出于孩子饮食健康的目的,热衷于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推动“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儿童食品”价格比同类食品高出不少,有些家庭购买“儿童食品”的支出已经占到家庭食品支出的一半以上。事实上,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法治日报)

儿童食品一派供需两旺,其一方面愈发得到市场认可,另一方面却每每被科普证伪。所谓“儿童食品”,从不是一个正式的科学概念或食品分类,而是营销话术所生造出的提法。“孩子的钱”总是最好赚的,这颠扑不破的道理,在食品领域同样适用。

“儿童食品”之所以走红,其说服策略大致是基于两点。其一,“儿童是脆弱的”,其二,“普通食品是不安全的”。诸如此类的论调信众颇多,这其实是有着现实背景的。比如说,近年来食品安全丑闻屡有发生,不少商家借题发挥,大肆夸大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诱导家长焦虑,继而使之转而购买所谓安全的“儿童食品”。

复盘整个商品营销操盘,可说是典型的“连哄带吓”。严格说来,根本就没有“儿童食品”之说。市面上所谓的“儿童食品”,都是自我赋义、自我加戏的“加减法”。要么是标榜“零添加”“减盐减糖”,要么就是添加“儿童需要的营养元素”……需要说明的是,但凡是合规使用的“添加剂”本身就都是安全的,刻意追求“零添加”或许反倒不利于保质保鲜。而从另一方面说,儿童所需营养元素,基本都能从日常食物中获取,通过“儿童食品”来补充也未必必要。

时下的现象是,任何商品只要粘上“儿童”二字,就自动溢价、身价倍增。诸如“儿童酱油”“儿童矿泉水”“儿童面条”之类的儿童系食品,从无到有、越做越大。其最大的作用,也许就是如安慰剂一般,安抚了那泛滥的、焦灼的爱子之心。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