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独家丨上海编剧用《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灵魂带“团长的团”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4-15 10:23 54141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荀超

图据受访者

屠巍瀚,熟悉他的人习惯称呼他叫“慕容”,他拥有青年编剧、创业公司负责人等头衔。上海疫情防控期间,面对居委会社工对接几个小区上千户居民、有阿姨组团买菜要手写登记6个小时等窘境时,他选择站了出来。

现在,你可以称他为志愿者、“团长”慕容,甚至已经不能用“团长”这个头衔来称呼他,而应是“团长的团长”,因为他经常在各个团购群里发布诸如“给团长们的简易操作手册”“XXX小区封控期间自治公约”“买菜草案”等文档,指导大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保障生活所需。

慕容(右三)和社区工作者

4月13日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在上海疫情暴发以来的种种,慕容的语气中丝毫感觉不到抱怨、急躁、不满等情绪,而是一种理性与淡定:“在任何时间段,任何情况下,抱怨和提问题的人永远是大多数,但只提问题不提解决方案,或者不做一些事情去解决问题,是没有用的。提出问题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把问题解决掉,才是最重要的。”

上海疫情物资紧缺暴露短板

基层居委会人手严重缺乏

“直白一些说,我是一个受使命感驱动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做一些事情。”慕容透露,不止自己,他身边好多人和他一样,默默地站出来为大家服务,如一位曾和他有过合作的导演,现在正在所在的社区里担任志愿者。

慕容所在小区位于黄浦区,在平时,可能大家更多会是在旅游的时候经过这儿——田子坊。这附近的小区历史悠久,不少都是石库门和里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4月1日开始封控,他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这一片儿是3月16日进入第一轮‘48小时闭环管理’的,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小区闭环’,封小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2天’+‘2天’+‘2天’,到3月22日暂时解除闭环,第一轮已被封7天了。这段时期实际上要更难一些,因为是被临时通知的,所以没有人准备物资。好在当时外卖没停,没有闭环的小区可以帮忙送物资过来。到4月1日,伴随浦西进入封控,这里进入第二次‘封控’。”

慕容回忆,“4月1日,封控第一天,保障物资就一直发放到晚上10点多,1-5日,物资还是充沛的,居委会安排得很妥当。但是,4月5日以后,逐渐开始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因为超出了原定的封控计划,不少人家的物资储备开始告急。”好在通过居委会的协调,4月5日大家就联系到了美团,集采保供渠道于4月7日正式打通。“到现在,团购一直没有停过。”

慕容与社区工作者们一起分发物资

慕容直言,在当前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其所在片区的基层人手极其有限。“我所在的居委会负责的片区居民有4000多户,而整个居委会的基层人员才9人,由8名女生、1名男生组成。他们从3月中旬开始,几乎天天住在居委会,都没回过家。具体再细分下来,我所在的小区和周边4个小区加到一起,实际上对应的只有一名社工。他们不仅要负责4000多户居民的核酸筛查、抗原发放、物资发放、隔离转运等,还要应对因封控出现的一系列特殊情况,如新生儿缺奶粉、老年人配药、独居老人的饮食照料等,人手真的严重紧缺。”

“如果不是居委会的这支团队战力超卓,我想我真的是有心也使不上劲。”有着多年创业经验的慕容明白,面对困境,很多人都拥有一腔热血,想要冲上去做一些事情。但只有热情和热血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乱,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如果有一个可以统筹协调的人,明确告诉你‘就管这件事情’,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会顺畅很多。一个团队需要一个核心人物,这样才能让大家聚集到一起互相扶持,有了主心骨后就不会乱。”

在担任志愿者期间,慕容还发现,一些志愿者在执行方法上存在一些小问题。“不少志愿者都是叔叔阿姨辈的了,他们满怀热情,在这个危难时刻第一时间站出来,但他们对新事物和新技术的了解并不充分。我了解到邻近社区,有一位‘团长’是50多岁的阿姨,一人对接400多户,光是统计数据、收款就花了6个小时。因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和电脑,全程是用纸和笔手写记录的。像这种情况下,更希望有许多年轻人站出来,聚在第一线。而拥有服务热情但并不适应现在形势的老年志愿者们,可以歇一歇。”

记住《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Don't Panic”

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恐慌”

在道格拉斯·亚当斯被誉为“科幻圣经”的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Don't Panic”是写在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意思是“不要恐慌”。慕容将其奉为“团长”们的灵魂。

作为理工科出身的创业者,慕容拥有着丰富的组织、执行经验。他编写的《团长们的简易操作手册上》中,第一步就是“组团队”。慕容解释道:“先搭班子确定成员,然后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慌,静下来想一下有哪些问题,列在纸上,再一条一条找出解决方法。有了计划,做事就不会乱。”

看到有团长还用纸和笔做物资采买分发统计产生的混乱,慕容又做了个“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即标准作业程序,帮助团长们快捷、高效地完成工作。

目前,慕容已经暂时放下本职工作,全职当志愿者。他志愿服务的5个小区,已经成立了一个总群,用于信息发布。等每次开团购菜时,再分流进入不同的小群。“这样可以避免总群聊天消息太多,把关键信息冲掉。”同时,慕容全天在线指导包括总群在内的各个群,他既要盯着团购抢菜,还要对接居委会、安抚群友情绪、为一起在一线战斗的基层小伙伴加油鼓气等。“每天主要流程就是:对接供应商、确认货源、确认付款方式、确认到货时间,然后组织发布信息等,精细化操作下来,有20多个步骤。”

慕容和社区工作者们忙碌着

在他的号召下,现在的志愿者团队已经达到了8人。“以4月11日为例,小区到了近500份物资,如果没有一个统筹的人来安排发放时间、发放流程,肯定会乱。”但经过慕容和志愿者伙伴们的通力合作,所有物资中午12点到,下午4点就顺利发放完毕。

“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请致电XXX”

为最需要的人留一条不堵塞通道

慕容现在的公司与一家公益机构有合作,主要针对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做公益。“已经做了10年,所以我对社区、基层,包括老年人的情况,相对了解一些。”

他很了解自己所在社区中的多个小区里面,老年人数量很多。而由于疫情的缘故,很多老年人没有子女陪伴在身边,因此不会生成核酸码,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参与团购。在这突发状况频出的时候,给最需要的人留出一条请勿堵塞的通道,成为慕容特别关注的一点。

在慕容发布的团购说明中,有一行特别注意事项,让人瞬间泪目:“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居民,请致电居委XXXX(座机)或XXXX(手机)”。更是特别加入备注:“仅处理老年人团菜问题,其他事项请勿拨打。”

遗憾的是,慕容没法为自己的家人服务。“他们在距离我很远的一个小区,那边疫情要更严重一些。”虽然自己无法照顾,但他也并不担忧。“他们不需要我帮忙抢菜,居委会在组织。我也跟他们讲,要相信党、相信政府,别出门就好了。(想买菜)外面的团购不要参与,就参加居委会组织的团,因为会有志愿者把东西送到门口。拿到后,用酒精消下毒再用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海派文化核心在弄堂里

超大型城市运转出状况后更需基层自治

慕容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认为,“所谓的海派文化,核心在弄堂里。”就像《72家房客》那样,大家相互之间是熟悉的。“在前工业社会状态下,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是很近的,有什么事都会找居委会。但随着上海变成一个超大型城市,人跟人的距离疏远了。很多人说,我来上海可能只是工作一下,两三年或者5年后就离开了。他们从来没有跟自己住的地方的居委会打过交道,甚至连居委会在哪儿都不知道,这其实是超大型城市所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而这,也是许多人在这次疫情下感到无助的重要原因之一。”

慕容的爷爷来自萧山,奶奶来自无锡,后来因为读书来到上海。“上个世纪的这个时代,上海也是一个移民城市。但当时的上海和现在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时候,每个人进入上海后,首先想到的是我应该怎样融入上海。我爷爷、奶奶他们那一辈都说上海话,都是主动融入上海。”但据他观察,“很多95后、00后人群,包括很多在上海出生的孩子,都不说上海话了。当一个城市缺乏城市本身的基础底蕴,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只是在这个城市里游离的一分子,而中国人的向心力是要依靠乡愁和乡土情绪带起来的。”

慕容不希望来到这个城市的人只把上海当成临时落脚的地方,也不希望每个人只愿意缩在家里做好自己的事情。“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其运作就像是一台很精密的机械,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后,会产生很严重的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要靠基层自治和志愿者组织。”

他也强调,当志愿者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志愿者也会相互交流,我一再提醒他们,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如果你不保护好自己的话,有可能还会给他人带来次生伤害。”他进一步建议:“第一,希望志愿者的人数能够多一些。第二,志愿者在上岗之前,能够接受到比较好的培训,比如知道自己是几级防护,防护服怎么穿和脱,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不应该让仅仅有一腔热情的人来做志愿者,志愿者也应该进行筛选,包括他自身的情绪情况、心理状况,其实也应该被考虑到。”

评论 2

  • fm2110215 2022-04-15

    什么狗屁报社,从来没有真正为人民做事!连采访的人都不审核!

  • 嘉陵江1156680 2022-04-15

    向大白们致敬!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