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全国人大代表任子威:建议逐步将冰雪体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系统中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3-08 23:09 86455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见习记者 张馨心

人物:

任子威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1997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2016年,成为中国队首位世界青年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全能冠军。2018年,获得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亚军。2022年北京冬奥会,除了获得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冠军,更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冠军,实现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声音:

进步和成绩,都是一点点积累的。每一天都争取做到最好,才会离梦想更近一些。

站到赛场上,想到国家为我、为大家创造了这样好的条件,觉得自己能练一天,就要为国家付出一天。

北京冬奥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冰雪运动,想参与冰雪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影响和带动,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进来。

——任子威

从冬奥冠军到人大代表,任子威“出席证”上的照片有些特别。不同于男性代表们通常的“西装照”,他的照片着装是运动服。受访者供图

从奥运冠军到人大代表,对短道速滑金牌获得者任子威来说,绝对是一个全新挑战,特别是这位人大代表还要额外加上一个标签——“95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共计2977名,至少有11位“95”后,任子威正是其中之一。

任子威之所以能够“破圈”,绝不仅仅因为他年纪轻轻就在冬奥赛场获得两枚金牌。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体现的绝不只是一种身份,更重要的还有社会责任和义务——深厚的爱国情怀,饱满的学习热情,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如今,除了在米兰冬奥会上拿金牌,任子威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让中国的冰雪事业发扬光大,让更多青少年喜欢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冰雪运动。

本次全国两会,任子威带来一份鼓励青少年上冰雪的建议。受访者供图

“没有白走的路”

在赛场上一往无前、势不可当的任子威,有两个外号,一个是“大象”,一个是“劳模”,都是意指他兢兢业业,认准一个事情就决不放弃。

这种精神,在短道速滑队伍里是尤为需要的。要知道,一两天内,从一千米到五千米,从单人到接力,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可能要参加多项比赛,如果平时不把体能练上去,根本抵抗不了这么高强度的运动。2021年,任子威在日本名古屋一天之内参加了6轮中长距离的速滑比赛,“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冲向比赛的路上”。

强大的体能储备,主要靠练。任子威训练起来,简直就是“拼命三郎”。早在上学期间,为了兼顾课业和训练,每天早上五点,妈妈就送他到冰场,八点还要准时出现在课堂上,下午五点放学后,任子威继续前往冰场训练,九点才能回家。在冰天雪地里挥汗如雨,他没有半句抱怨。只有一次,晚上回家实在上不动楼,妈妈听他感叹了一句,“我们家要是住在一楼该多好啊!”

肯付出、能吃苦,任子威很快在同龄运动员中脱颖而出,并在2014年入选国家队。“他有个特点,在别人没劲的时候,他还有意志力往上顶,我们那时都滑不动了,他还能坚持比别人多滑两圈。”任子威小时候的教练王北铭说。

接下来的8年,任子威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国家队之旅。2015年,他在上海夺得个人首个短道速滑世界杯冠军。2018年,平昌奥运会,他和队友一起获得了5000米接力银牌。

每一场比赛,都拼到掉几层皮,直至备战冬奥会时,疲惫感达到顶峰——“每天最多的时候,要练6到8个小时。日复一日,练完后,全身一丝力气都没有了,想吐,甚至嗓子里一股血腥味儿。”任子威回忆。

但他还是咬牙挺了下来,只要到了滑冰场,戴上头盔,穿上冰服,踩在冰刀上,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冰屑飞溅,风声飒飒,他血脉偾张,只想拼命向前冲。

“曾经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训练很累,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每一天训练、每一场比赛都很重要,进步和成绩都是一点点积累的。每一天都争取做到最好,才会离梦想更近一些。” 任子威说。

“能练一天,

就要为国家付出一天”

每次被问到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任子威总是腼腆一笑:“一方面是真的喜欢,享受在冰上驰骋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想为祖国做点事。”

任子威出身军人家庭,父亲任长伟于2004年退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子威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身边都是作风硬朗、能吃苦的军人。耳濡目染,让他从小就很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也造就了敢打敢拼的性格。

2018年,平昌,任子威第一次走进冬奥会,就获得5000米接力银牌。但他并不满意,铆着劲要在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拿到金牌。“正是那次冬奥会的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为国争光的含义。尤其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我真正知道,为国而战是压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任子威说。

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任子威夺冠后庆祝。图/新华社

2022年,在首都体育馆,梦想照进现实,他先是与队友武大靖、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拿下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紧接着获得了男子1000米金牌。

当时有个小插曲,领混合接力金牌时,任子威一直告诉自己后面还有比赛,一定要控制情绪。但是,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那一瞬间,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接下来的男子1000米决赛更为凶险。一直领先的任子威被对手赶超,但在最后一圈,他在体力明显透支的情况下咬牙追赶、奋力冲刺,最终获得了金牌。

任子威(左)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图/新华社

尽管拿到两枚金牌,但任子威对另外几个小项不是很满意。他认为,自己“500米没有调整好状态,1500米更是出现了低级失误,男子接力也没有表现出队伍的真正实力”。 无论成败,一次又一次复盘,也成了他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一种努力。

北京冬奥会之后,任子威打算继续参加米兰冬奥会。“北京冬奥会之前,我想了最坏的情况——不能再继续坚持下一个4年,但真正站到赛场,想到国家为我、为大家创造了这样好的条件,就觉得自己能练一天,就要为国家付出一天。”任子威说。

“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进来”

忘掉光环和成绩,在下届冬奥会继续摘金夺银,成了任子威下一阶段的目标。其实,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将中国的冰雪事业发扬光大,让更多青少年喜欢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冰雪运动。

在赛场和训练场,他像大哥哥一样,从不吝啬对后辈的帮助和鼓励。学弟李孔超回忆,“训练场上,任子威并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但在关键时刻,他是最先给我们打气加油的,让我们再冲一冲、坚持一下,这种鼓励是我们当时最需要的。”

赛场下,为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任子威不断学习,参加了很多以前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参加的社会活动。比如,加强青少年体育建设的调研等。他还就议案撰写请教了多名人大代表,包括哈尔滨市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高广生,这位老先生曾在履职全国人大代表时写过很多很好的建议。

在多方努力下,任子威最终带来一份鼓励青少年上冰雪的建议,包括如何让青少年加入冰雪运动,如何将冰雪体育潜力转化为能量迸发出来。

在建议里,这位“95后”人大代表提出了很多深思熟虑的想法——“在冰雪设施、教材进校园的同时,也要把冰雪课堂搬进户外场地,设置到滑雪场及冰场里,以‘沉浸式体验’创新‘情境式教学’,将冰雪运动和学校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建议相关部门鼓励属地学生开展周末冰雪活动,异地学生开展假日冰雪活动,以冰雪体育研学为媒介,开启冰雪科普与素质教育通道”。

很多建议,任子威还是根据自己经历写成的。他小时候就读的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哈尔滨名校。所以,他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也面临选择学业还是滑冰的两难。这次,他在议案中也提到这一点,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我国要解决专业运动队招生难问题,扩大生源,同时为青少年提供全面成长路径……建议教育部为全国中小学校的冰雪运动教学发展作出长远规划,分期推进,逐步将冰雪体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系统中。”

“北京冬奥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冰雪运动,想参与冰雪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影响和带动,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进来。”任子威说。

评论 1

  • fm9876578 2023-03-09 发表于四川

    从小训练,没有少吃苦头啊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