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四川的群众性足球赛事,“川超”自开打以来,热度持续上升。然而,近几天,突然有个声音,说是因为有关方面发布了一则“版权保护声明”,让不少热衷在网上共创和传播“川超”的网友顿感束手束脚、困难重重。
“四川人民群众好不容易刚刚对足球有一点点回暖热度,你保护个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是足球文化的传播者。”有网友道出了万千球迷的心声。
“川超”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联赛,特别强调群众参与性。对于这样一个刚刚火起来的群众赛事,不宜以一堵高墙隔住它与群众间的良性互动。
![]()
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正是“川超”办赛的初衷。
“川超”是人民的节日、群众的项目。坚持群众性,才能在参与中,让人们找到强烈的文化归属感。不同于明星云集的职业联赛,“川超”赛场上奔跑的球员,可能就是我们的同事、邻居或朋友。“川超”让全民健身、大众参与成为2025年最鲜活的现实图景,每一次传球、每一次射门、每一次欢呼,都是对“人民节日”最生动的注脚。这个节日的魅力,就在于它以开放性与包容性,让每一个人成为主角。人们看“川超”,为的不就是那份接近性、在场感和归属感吗?须知,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正是“川超”办赛的初衷。
![]()
冒雨观看户外大屏“川超”比赛的观众 图据川观新闻
共赛、共享、共创、共情,是“川超”推动群众参与热情的最大秘笈。再大的赛场也很难容纳一座城的群众,而群众赛事的魅力和活力,就在于在街头、在商圈、在坝坝上和家乡人一起为自己的城市加油鼓劲、祈祷祝福,就在于无数的“创作义工”在线上的玩梗与交流。“苏超”决赛之日,除了现场的6万多名观众,更有线上43个直播平台和背后无数在异乡打拼“时刻在线”的观众。他们不仅是球迷,更是父老乡亲;他们传播足球赛事就是为了在一幕幕或感动或欢乐的场景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原乡。
![]()
“川超”赛场上的球迷 摄影/C视觉 何海洋
![]()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川超”既是赛场的,也是网上的。不搞故步自封、跳出“小院高墙”,这是“川超”持续火爆的大前提。打造传播友好型赛事,这是“川超”的必由之路。时至今日,全国各地的城市足球联赛已如火如荼。就赛事影响力拓展来说,“川超”想突出差异性,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
给“川超”添一把火,要打通传播的堵点、卡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市民和网友观赛提供最大的便利、最多的空间。要想方设法,将“川超”元素嵌入生活的日常,纳入消费、娱乐的全链条。能够被看到,便于传播,商家“很好用”、大众“很亲近”的“川超”,才是群众体育该有的样子。
![]()
“川超”赛场上的架子鼓表演 摄影/C视觉 何海洋
给“川超”加一度热,要增加传播的路径、素材。关于“川超”,公众参与内容创作一直是被鼓励的,开赛以来许多自媒体、球迷、摄影师等通过图片、短视频、二创等形式记录赛场内外精彩瞬间,受到网友好评。沿着这一方向,不妨再加一把力。比如说,可否拓宽授权范围,实现对相关赛事传播资质申请的快审、快办、快结;再比如说,可否对大型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川超视频”“川超图片”等搞统一授权、集中授权,以最大程度方便个体用户二创、改编。总而言之,对于一切有益于传播“川超”,有助于实现影响力嫁接的“正面力量”,不妨敞开胸怀、同向并行。
![]()
需要厘清的是,将“川超”打造成传播友好的标杆赛事,与保护版权并不矛盾。对于盗播、非法直播,当然要依法维权。而对于自媒体和网友善意而真诚的引用、转发、二创,不妨宽容些,甚至还要加大激励力度。
交互性和共享性是互联网的基本特性。内容众创、网友玩梗、爆款出圈,恰恰就是最大的流量密码。让“川超”火上加火,不要“躲进小楼成一统”,而应“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起唱好“川超”这台大戏,各方自得其乐、美美与共,才是这场大联欢的本意。你我一起,所有人一道,玩转“川超”!
 
                        
                        
                    
                
评论 1
老喻说酒 2025-11-04 发表于四川
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