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窗|为什么碳水会让人上瘾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12-05 10:45 53180


1


米饭、面包、面条……你是不是也很难抵挡碳水的诱惑?碳水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能量,还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近期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的新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事实:人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渴望,可能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基因中。


2


这项研究显示,存在于人类口腔中,并能分解复杂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包和面条)的关键基因——唾液淀粉酶基因(AMY1),在人体内的最初复制,可能早在80多万年前就已经发生,远远早于农业的出现。


3


研究人员分析了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在内的68个古人类基因组,发现当时的狩猎者就已经拥有4到8个AMY1基因副本。正是AMY1基因的复制,为人类的身体消化大量淀粉类食物打好了基础。这意味着,在开始种植小麦和水稻之前,人类就已经在基因层面上为碳水做好了准备。


4


摄入富含淀粉的食物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开始发挥作用,将其分解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动力。AMY1基因的存在和变异,使得身体能够更高效地处理这些碳水化合物。


5


当人类开始种植小麦和水稻时,携带更多AMY1基因副本的人能更好地适应新的饮食模式,这些人不仅能更有效地消化富含淀粉的食物,还可能因此有更强壮的体魄去繁衍后代。因此,现在人们对碳水的热爱,或许是基因在起作用。


6


碳水化合物是神经系统和心脏的主要能源,也是肌肉活动的主要燃料,可在肠道中水解成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葡萄糖。此外,碳水化合物还参与机体细胞的组成和多种活动,并具有调节血糖、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等重要作用。蛋白质、脂肪等都不能替代碳水发挥作用。


7


碳水化合物也不能毫无节制地摄入,尤其是白糖、糖果、甜品、蜂蜜等含单糖、双糖较多的食物,否则容易出现肥胖、龋齿等。


8


但如果碳水摄入不足,神经递质易发生紊乱,出现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问题,如情绪沮丧、思维能力下降、失眠、抑郁等。长期缺乏,可能出现耐力差、工作效率降低、精力不充沛、酮症酸中毒等症状,甚至缩短寿命。


9


目前各国营养专家所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大约占一日能量需要的一半或一多半,我国的推荐范围是50%~65%。如果一个成年人每日需要2000千卡的能量,那么他应当摄入250~30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这个量相当于每餐70~100克的主食原料(生重),可以换算成每天2~3满碗的熟米饭,或者每餐吃一小碗米饭再加少量水果。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   漫画:杨仕成

评论 17

  • 沐沐然 2024-12-05 发表于四川

    这下有借口了,都是基因!

  • 个人信仰 2024-12-05 发表于四川

    碳水爱好者表示赞同!

  • 无知的P民 2024-12-05 发表于四川

    每次都说少吃点,结果...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