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5月23日凌晨3时03分,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一行13人,从海拔8300米的科考突击营地出发开始冲顶,12时30分许,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5月23日,科考登顶队员在珠峰峰顶展示国旗。
据悉,2023年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由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组成,将继续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揭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机理,优化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等十多项科考任务。
多年来“地球之巅”科考是为何?
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员正在攀登珠峰。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是我国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重要内容,研究珠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开展地球与生命演化、圈层相互作用及人地关系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掌握青藏高原生态本底及其变化”。
作为“亚洲水塔”,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很多重要江河的发源地,这些水源泽被两岸,造福人类。
从生态角度看,珠峰形成了一个微缩的“地球景观”。
沿着珠峰一路南下,就是海拔接近零米的恒河平原。在直线距离仅两三百公里,却形成超过八千米的海拔落差,也造就了珠峰动植物分布广泛、生态系统变化多样的生态系统。
若站在气候研究学上,青藏高原是季风和西风的巨型调节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曾在2022年“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学术交流会议”上,公布了聚焦珠峰地区科考所取得的7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分别为:聚焦于珠峰地区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珠峰地区4000~8000米海拔高度的温度变化规律和特征、巅峰海拔的冰雪融化、珠峰地区水汽和温室气体科考、珠峰地区的强大气氧化性过程、观测珠峰地区人体生理的特殊反应及在气候变化下珠峰地区土地覆被变化。
不难看出,从地质构造、气候环境,再到生态保护、人类活动,珠峰科考是一套“综合卷”,“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人员取得的一切重大科研突破,都将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本次科考中“黑科技”都有啥?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独特的地质、地理、资源及生态单元,被科学界称作“天然实验室”,而珠峰就是这个实验室里一块亟待被科学认知的“璞玉”。
科考队利用无人机收集不同高度的大气样本。
为更有效地完成对“璞玉”的考察,冰川雷达测厚仪、3D激光扫描仪、无人机航拍、极高海拔气象站、微波辐射计、“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等多种先进仪器,在“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中轮番上阵,助力科研工作者在极高海拔实现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大气物理研究所组成的温室气体浓度观测与碳汇反演小组,首次在珠峰站利用无人机进行实验,收集不同高度的大气样本,以验证使用无人机进行青藏高原大气观测的可行性,为准确估算青藏高原陆地碳汇提供帮助。
科考队员在珠峰海拔8800米以上架设自动气象站。
据媒体报道,5月8日—10日,在海拔4276米的珠峰站,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员汪宜龙带领团队,连续三天利用无人机携带大气采集装置,收集不同高度的大气样本。
在三天的实验中,团队共完成飞行13次,收集了60个样本,最高升空高度为820米。目前,气体样本已被送回青藏高原研究所位于北京的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分析。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带领的小组承担着冰川与污染物考察任务,并在近日完成了对珠峰冰川表面形貌的扫描和厚度的测量工作。
为了精准获取珠峰冰川表面形貌,康世昌和他的科研团队携带专业无人机和3D激光扫描仪,对海拔5200米至6500米之间的冰川进行高分辨率扫描,累计扫描面积达22平方公里,创造了东、中、西绒布冰川高分辨率扫描面积记录。
5月23日,科考登顶队员在珠峰峰顶展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旗帜。
科考助力登山爱好者实现“终极目标”
每年5月是珠峰的最佳登山季,许多登山爱好者准备了大半年都是为了5月天气晴好的几天去攀登珠峰。
作为“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吸引着全球登山爱好者心向往之。8844.43米的“致命”海拔是珠峰之巅的魅力,更是勇者的信仰,抑或是登顶之时的一种生命圆满之感。
无论是前来挑战珠峰的登山爱好者,还是在珠峰极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人体都针对极端环境会发生变化?
在人体的高山生理适应研究,也是珠峰科考队的使命之一。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科考队观测到珠峰地区人体生理的特殊反应:进入高原后,会出现心率升高,心率变异性下降。
“我们人类在生存的自然界中,总有一些极端的环境需要去挑战,珠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类可以提供的最高点去进行科考、挑战,观察我们身体发生的变化。”5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探寻低压缺氧和高浓度臭氧共暴露对高原急进人群的健康影响,也是此次科考研究的任务之一,对高原常住和短居人群的健康影响开展人群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生物样本和环境数据。
“人类的身体非常奇妙,在不同的环境内会有不同的应对和调整,通过科考工作的进行,科研人员可以对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健康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科学依据,也可以给来珠峰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评论 4
路过蜻蜓 2023-05-23 发表于四川
厉害了哦👍
屋顶榭寄生 2023-05-23 发表于四川
巅峰使命
北海之滨 2023-05-23 发表于四川
山高人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