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花灯、听古琴、打香篆……在博物馆过一个体验感拉满的中秋佳节|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0-06 21:58 164198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此诗句浮现在脑海中,频繁出现在手机视频、电视画面中时,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中秋,就已经到来了人们的身边。自古以来,中秋节就备受国人重视,月亮更是寄托团圆的重要意象。在这一日,人们泛舟赏月、吟诗作对,与亲人团聚、共食月饼,人间尽是一派欢天喜地的热闹场景。

祭月、赏月、吃月饼……说起中秋的习俗,大多与月亮相关。这些习俗流传千年,在当下仍在千家万户中年年上演。而在蜀地的博物馆中,一系列丰富多彩又兼有文化底蕴的中秋活动,更让观众在这处连接古今的场所中,体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成都杜甫草堂中游客坐听琴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10月6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期而至,此时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草堂艺术中心,能听到有人正用生涩的中文朗诵着苏轼的《水调歌头》,原来是位来自泰国的学生。当天,不少市民与亲友相携来到此处,赴一场“中秋听琴——草堂古琴雅集”之约。

金桂飘香漫过庭院,指尖拨弦声淌入耳畔,观众静坐其间,感受古人“对月抚琴”的雅致。雅集现场,还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参与者——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数十名国际学生。只见他们走进庭院,便被动听的旋律吸引,现场还即兴朗诵了和中秋有关的宋词《水调歌头》,引得围观的观众掌声连连。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游客体验宋代雅集

再将视线转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依托该馆正在举办的“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特展,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自然之美中,正带领观众“穿越”至一千年前的中秋佳节。现场,游客们有的身着汉服,跟着“苏东坡”逐一体验簪花、净手、品茗、焚香、听琴、诵诗、打香篆等环节,在宋代中秋雅集雅致盛景里,一器一物、一茶一香中,皆是传统文化的韵味。

活动特别设置了“焚金兔望月香”与“祈福月神”环节,现场以充满传统韵味的仪式感,带给在场游客一份特殊的中秋文化好礼。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德国的游客康妮和朋友也饶有兴致地参与了这场活动,还亲手打制香篆、与中国人对吟德国诗篇,直言自己收获了一次独特又难忘的体验。

成都武侯祠中的孩子们在放花灯

而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中,也是一派热闹景象,当天举行的“祈愿三国·心灯映祠”活动中位于互动区的孩子们在父母指导下认真制作花灯,不时发出惊喜的欢呼;月饼制作台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制作着传统月饼;更有身着汉服的孩童齐行汉礼,稚嫩的动作中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真诚礼敬。

傍晚时分,随着夜幕降临,放灯仪式正式开始。盏盏莲灯被游客们轻轻点亮,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顷刻间,水面缀满了星星点点的暖光,荷灯随波轻漾,划出一道道流光溢彩的轨迹,倒映在水中,与古建筑的轮廓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流动的中秋画卷。

成都博物馆中汉服巡游

同时,成都博物馆中秋节请来了87版《红楼梦》造型设计师、中国化妆艺术家杨树云亲传弟子,现场拆解中国历代女性妆束的秘密,讲述从秦汉粉白黛黑的素妆到明代自然素雅的妆容。还有李白、嫦娥、后羿的扮演者们全馆巡游,与现场游客合影并随机派发祝福,更设置了一起动手制作中秋玉兔花灯的社教活动,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做花灯、听古琴、打香篆、赏月祈福……中秋佳节,放眼四川的博物馆各色活动,不仅能感受到欢乐浓厚的节日氛围,更寄托着人们对“月圆家团圆”的美好憧憬。

(本文图据各大博物馆)

评论 6

  • 花生米米儿 2025-10-07 发表于江西

    关注

  • Johnnry9733 2025-10-07

    厉害

  • fm1906641 2025-10-07 发表于四川

    好👌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