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委员包蕾:建议成渝探索建立功能农业示范区 联合制定质量监控及认证体系|委员在这里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1-22 13:38 50796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富含锌的“儿童水果”、糖尿病人专用大米,这些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都属于功能农业范畴。在人们日益重视健康的时代,备受关注。

成渝地区功能农业如何做强做优?1月22日,来自九三学社界别的成都市政协委员、蒲江县政协副主席包蕾,带来了关于成都地区功能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发展基础:

成渝地区功能农业科技成果约20余项

“据不完全统计,成渝地区正在开展功能农业研究的机构有10余家,以四川农大、重庆大学、四川农科院、重庆农科院等院校为主。相关科技成果有20余项。”包蕾举例,如四川农科院育成了可降低人体低密度胆固醇的“高油酸花生”与“水果花生”,还育成了抗氧化的“彩色稻”与“紫玉米”;重庆农科院育成了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的“食花与牧草兼用型蚕豆”和抗血栓、抗肿瘤的“酸橙”;重庆大学研发了富含叶酸的“孕妇水果”、富含锌的“儿童水果”,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水果”,以及富含叶酸、锌、硒等微营养素的蔬菜和大米等。但就产业发展来看,成渝地区的功能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快的是富硒型功能农业,如重庆的江津和南川,四川的万源和宜宾等地。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功能农业发展,如“渝北富叶酸李”“成都糖尿病人专用大米”等。

但成渝地区的功能农业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缺少地区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山西、江苏、广西、宁夏等地为抢抓机遇,已展开功能农业产业全方位布局,但成渝地区在顶层设计上缺少符合两地实情的农产品营养素提升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调研发现,目前成渝两地功能农业领域的研究多为科研机构自行组织开展,两地尚未形成协同有效、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网络。功能农业科技成果在两地的转化率不高,应用规模小。

成渝地区功能农业的科普宣传还缺少专业机构、人员和渠道。生产方存在夸大功效宣传、提供信息不精准、产品标识不规范、营养素含量不达标等问题。消费者存在认知不足、盲目购买、缺乏信任等问题。

建议:

联合进行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

对此,包蕾建议,应成立成渝两地“功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领导挂帅,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部门配合,联合制定出台符合两地实情的“农产品营养素提升规划”和“功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功能农业列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重点发展方向,优先推动功能农业相关技术在相关地区推广应用。

探索建立功能农业示范区。依托现有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以及成渝两地“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村”发展架构,探索建设功能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产出高值功能性农产品为核心,重点围绕功能农业的业态方向、产业融合的形态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经营模式的应用、社会资本与农村农民利益更进一步联结机制等方面进行试验,探索和推广与成渝地区发展相适应的功能农业发展模式。

组建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联合构成的“成渝功能农业协同创新联盟”,集中优势资源,推进功能农业要素、项目、产业集聚,把规模做大、产业链融合做好、品牌效益做强、服务品质做优,提高功能农业整体效益。

同时,联合制定相关标准,加强质量审查。建议由成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功能农业和农产品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建设功能农产品质量监控及认证体系。充分依托成渝地区与功能农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技术机构,发挥其在组织研究制定功能农业标准和技术推广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成立“成渝功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展改革部门给予优先立项支持,鼓励建设功能农业和农产品标准示范区,用标准规范功能农业发展,用标准创造功能农业未来。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