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肝移植手术背后的温情故事

新华社 2022-01-20 21:07 59326

躺在病床上,25岁的村民方磊(化名)如梦方醒。随着身体慢慢恢复,他被眼前的现实说服了:身为肝硬化晚期患者,来到城市仅仅入院一周,他就成功接受了器官移植,重获新生。

“捐献器官不仅能救人,我的孩子也能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手术室外,25岁的巧巧(化名)从傍晚站到凌晨,等候着手术台上的丈夫方磊。她紧攥手机,屏幕上是两个年幼孩子的合影。1月1日,方磊突发吐血住院,肝硬化已发展到终末期,生命垂危。唯一的根治办法是换肝。

巧巧和方磊来自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禾驮乡山沟村。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巧巧想尽一切办法。她说,只要人活着,家就在,一切都可以重来。

对很多需要移植的患者来说,合适的肝源需要苦苦等待。听说匹配器官就像中彩票,巧巧心里没了指望。夜深人静时,辗转难眠的方磊,会听到妻子偷偷抽泣。直到1月6日,他们突然接到医院通知:肝源匹配成功,当天就能手术。

方磊的肝源来自于年仅11岁的小女孩萍萍。不久前,萍萍因为车祸不幸离世。

“我的孩子能救多少人?”当萍萍的父母得知捐献器官可以让其他人获得新生,他们作出决定:无偿捐献孩子的两枚眼角膜,一个肝脏及两个肾脏。“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内心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但我们想,捐献器官不仅能救人,我的孩子也能以另一种方式活着。”萍萍父亲的话句句揪心。

医护人员在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上,向萍萍遗体鞠躬致敬。(兰大二院供图)

“我要好好活着,为了自己,也为另一个生命”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医疗手段。而器官捐献则成为阳光下的生命接力。

方磊的肝源匹配是第一关,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焦作义说,孩子与成人在肝脏体积、肝动脉长度上存在差异,萍萍与方磊的胆管均存在少见的解剖学变异,难以用常规方式重建胆道。

手术还是放弃?“面对这样的高风险手术,任何医生都有理由放弃;但是放弃的话,方磊不仅会错过肝源,而且很可能再等不到了。”焦作义说,方磊这家人刚脱贫,两个孩子尚是年幼,这或许是他一家人最后的机会。

6日晚,手术室内的仪器,伴随主刀医生们的忙碌身影,不时发出滴答声,仿佛是生命的回响。由于难度大,当天手术足足做了4个小时,医生们从深夜奋战到清晨,最终成功完成手术。

得知方磊家刚脱贫,手术后,医院主动帮助方磊联系红十字会和公益组织,为他筹措手术费用。记者18日见到方磊时,他已经能下地活动,各项生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等出院后,我要好好活着,为了自己,也为另一个生命。”他说。

护理人员在方磊床旁精心照料。新华社记者马莎 摄

“让每一份爱心得到回报,让生命接力一直延续”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沈家岭福寿人文园里,立着一座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上百名器官捐献者的姓名。

“他们中,有的是出生仅仅几个月的孩子,有的正处在人生的花季,有的年富力强,有的年已古稀。”焦作义说,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也志愿登记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让大爱一直延续。

医护人员在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敬献鲜花。(兰大二院供图)

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截至1月15日,我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437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8万余例,捐献器官11.3万余个。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和质量也逐步提升。凭借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兰大二院不仅实现了一肝多用,而且术后通过快速康复治疗理念,患者可以尽快康复。该院所有良性肝病肝移植患者均健康生存。

焦作义介绍,我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能在几秒钟内自动匹配出最符合器官移植条件的患者名单,极大缩短了器官捐献到器官移植中所耗费的分配时间,确保了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公平、公正、公开。

和许多投身到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中的人一样,焦作义怀有同样的愿景:提高器官捐献数量和移植水平,让每一份爱心都能得到回报,让每一位等待救命的患者都能获得新生。(记者梁军、任延昕、马莎)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