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陶灵:牛偏耳

封面新闻 2022-01-13 09:52 43390

文/陶灵

过去买一条牛的价格昂贵,每条牛的习性又不一样,买牛一般要请懂行的中间人帮忙。

民间称中间人“牛偏耳”。在牛的买卖过程中,双方互不交谈,全由中间人传话,对着耳朵说悄悄话,市场嘈杂,声音小,偏着耳朵凑近才能听清。也有喊中间人为“牛贩子”的,俗话说,“牛贩子的牛爬得树”——凭他吹。带点贬义。但又离不了他们,买的怕上当,卖的想有个好价钱。“牛偏耳”这个职业古老,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消失。

“牛偏耳”活跃在牛市,对行情了如指掌。牵进来的牛,都仔细观察,骨架、毛色、牙齿等,还要牵着牛在场内转几圈,看牛走路的姿式。把一切都摸得清清楚楚,做到心里有数。

我认识一个“牛偏耳”,恰巧也姓刘,都喊他“牛贩子”,或者是“刘贩子”。他早已改行喂了十来匹骡子,在乡间专门给人拉建材,凡是车辆运不到的地方都要找他。我请他喝酒,听他摆过去的龙门阵。

刘贩子说,我们用旧时候的计量单位“石、斗、升、合”,总结出一套看牛的经验:二石(音蛋),两只牛眼鼓起像鸡蛋,有神;四斗,四个牛蹄子像熨斗,大而坚实;六升,牛体格身躯像鹿身(六升)紧凑结实;八合(音各,下川东方言各与角不分),牛角呈八字形。符合这些条件的牛,再孬也有七成。

几杯酒下肚,刘贩子眯起眼告诉我:凡是进牛市的人,我一眼认得出来,是来买牛的,还是来打探虚实的。买牛的,我会主动上前搭白,问他住在哪儿。平坝子,就给他介绍用水牛,田要深一些,水牛力气大。住在坡上的,推荐黄牛,走山路才得行。我当“牛贩子”时,很多规矩不兴了,只是讲价,手还伸袖子里,是怕旁边看热闹的人晓得了。我先捉住卖牛人的手指,伸进他袖子里,他伸手指头表示要价,一摸就明白。然后我又走到买牛人的面前,用同样的手法把价格告诉他。买牛人还价,也在袖子里用手指头告诉我。一个生意要这样反反复复讲好多次,还不一定成功。

成交一头牛,“牛偏耳”可得一笔介绍费,由买牛的人给付。卖方对牛包“两场水草”。两场,指两个赶场日,三天一个场,共六天;水草,指牛在吃草,活起的,没生病。如果三天内牛生病或死亡,由卖方负责;四至六天内,责任对半开;超过六天,卖方就不管了。

我问刘贩子,介绍费一般是多少?他岔开话题:我谈成的生意都记账,用汉字表示1-10——田、乃、寸、水、丁、木、材、拱、成、年。这是暗语,账本被别人捡去,或者偷看了,也不懂。

然后他对我摆着手说:“‘牛偏耳’的规矩就是保密。我已经给你说得太多了。”看来他没喝醉。

【征稿启事】

华西都市报“宽窄”副刊四川方言龙门阵《盖碗茶》版面推出以来,得到省内外四川方言作者的大力支持。为让《盖碗茶》更加活色生香,方言故事层出不穷,我们向“有故事”的方言作者长期征稿。有好的方言故事,有趣的方言传说,都可以给我们投稿。字数不超过1200字。投稿信箱:730156805@qq.com。

评论 1

  • fm872618 2022-01-18

    没有牛偏耳之说,应为牛偏二。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