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能否搬进新房子?“9.16”四川泸县地震震后100天 记者实地探访当地恢复重建工作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12-24 10:59 56574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赵紫君

“地震过后,我们把二楼拆了,一楼全部维修加固。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就修好了,今天验收完成我们就可以搬进去了,我们又住上了新房子。”泸县嘉明镇罗桥村村民陈先琼穿着红色的花棉袄,站在新房子的院子里,看着来验收的工作人员,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今年9月16日,泸县发生6.0级地震。这场猝不及防的天灾造成泸县众多房屋严重受损。面对这一急需解决的难题,泸县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三部曲,计划受灾群众在春节前入住新房,2022年底前完成住房重建、设施恢复。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泸县政府一方面,为受灾群众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另一方面,动员原址重建。

12月24日,是“9.16”泸县地震震后第100天。三部曲如何实施?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如何?聚居点入住有什么条件?带着这些问题,12月22日,封面新闻记者前往泸县,实地走访了当地受灾群众和相关部门。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如何?

正处于恢复阶段

先恢复、再提升、后进步,泸县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三部曲。恢复,泸县政府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通过群众主体、政府补助、金融支持、企业援建等方式,加快完成C级危房的维修加固、D级危房的重建,让群众从“过渡安置”到“安居安定”;提升,泸县计划建立灾后重建项目库,在财政、税费、金融等方面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支持政策,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见效;进步,泸县计划以泸州“东翼”建设为契机,提升聚居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形成产业支撑、民生保障、全域恢复的灾后重建格局。

泸县重建委办公室负责人黄艳丽表示,目前,泸县还处于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泸县制定了过渡安置、住房重建等补助政策,计划在春节前分批打卡发放。

在城乡住房建设方面,泸县规划建设了20个新村聚居点,目前已动工建设14个,并鼓励动员原址重建,农户自主先行维修、重建。“截至12月20日,我们已经启动维修加固15585户,重建5062户,这个数值正在逐日增加。”

聚居点入住条件是什么?

需同时满足户籍和房屋等级

龙华振兴中心村建设项目5号楼

在冬日的暖阳下,载着施工原料的大车在路上来回穿梭,龙华振兴中心村的工地上一片忙碌,“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群众早日搬新家、温暖过冬迎新年!”玉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挂职)冯友亮指着身后的工地说道。

龙华村地处泸县县城北郊,在“9.16”泸县地震中,龙华村共有198户C级危房,307户D级危房,基础设施严重损坏。为了让龙华村的群众远离危房,搬进新家,前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当地政府在罗盘山成立了龙华振兴中心村建设项目,计划建设19栋住房,为108户住户提供房屋。

“我们规划的面积是53.5亩,必须是有龙华村的户籍,并且房子在地震中被评为C、D级才可以住这个房子。”冯友亮告诉记者,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180万元,其中群众投入1853.7万元,剩余资金来源于政府和社会各界。

记者在现场看到,龙华振兴中心村建设项目不仅包括居民的新房,项目还设计了三个广场、地震纪念馆、绿化带等,为居民重新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社区,一个“家”。另外,为了满足群众原有的居住习惯,房屋被设计成了前后入户,并设计了6种户型,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我们成立了自建委员会,聚居点的建设过程由群众参与,质量受群众监督。目前15栋楼进入了主体施工工程,预计主体工程在春节前完工。”

仅有聚居点一个选项?

村民可原址重建

主体已完工的李光彬家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还有不少村民选择了原址重建。寒冷挡不住火热,在龙华村三组李家湾子,李光彬正热火朝天地搭建着自己的新房。房屋面前,堆满了砖块和水泥,李光彬和他的邻居们来回走动,搬砖、砌砖、和水泥......动作一气呵成。记者在现场看到,7户房屋,如今已有4户房屋完成了主体工程,其中一间房屋已经安装好了大门。

李光彬告诉记者,在“9.16”泸县地震中,包括他在内的7户住房受损严重,被评为D级危房。面对这一天灾,他们7户决定联手,互帮互助,推倒原来的危房,重新修建新房。

“家离田里近,搬走了,我们务农不方便,因此大家都不想离开这里。”在7户人家里,大家各有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能”,水泥工、电工、钢筋工……他们自己就是一支施工小分队。“原址重建的成本在1300/平米左右,我们应该可以在新年前住上新房子。”李光彬和他的妻子看着主体已经完工的自家房子,笑着说道。

李光彬他们并不是个例,在嘉明镇复兴村,还有12户人家团结一致,原址重建。“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生命。在以前,大家都把地看的很紧,但是在这次修建房子时,有很多废墟都不晓得怎么处理,当时都很焦虑,但我们中间有好几个人都站出来说愿意把废墟埋在自己的地里面。”其中一户的住户曾道华告诉记者,包括他在内的12户人家选择了抱团取暖,这极大的加快了新房的修建速度。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