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出圈的荧幕角色 重温燃情记忆丨光影的刻度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12-29 07:34 10533


从2021年春天霸榜数日的热搜话题——“觉醒年代YYDS(永远的神)”,到电影《长津湖》收获口碑票房双丰收,再到《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等电视剧在建党百年优秀文艺作品展播中脱颖而出……2021年一大批主旋律影视作品纷纷“出圈”。

也许在以前,说起主旋律的影视剧作品,总离不开宏大的叙事和壮烈的英雄形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刻板印象”,也在无意间“劝退”了不少年轻的观众。但近年来,随着此类剧集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创作者将目光聚集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浮沉,才让观众有了共鸣和贴近性。

主旋律剧“破圈”前行

这些作品用扎实的剧本,深邃而炙热的时代故事,温暖又不朽的家国情怀,述说着近百年来的历史风云,以及时代变化中,那些鼓舞人心的力量与坚持。

初心与梦想

觉醒年代位列十大网络用语第一

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最好的续集

主旋律党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今年高分出圈,引无数网友安利。“处处有考点”“篇篇是论文”……有人点赞其为“少有的具有思想深度、历史深度、艺术深度的好剧”。今年12月6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正式公开,觉醒年代位列十大网络用语第一,这部《觉醒年代》没有流量与鲜肉演员,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引发了“全民追剧”的热潮?

电视剧《觉醒年代》反映的是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这段历史单元,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爱国群像图。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动荡衰败、人心思变,“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

在这条觉醒之路上,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风雷激荡,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寻。这段思想启蒙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崭新开端。这历史的一瞬,对中国革命、民族复兴而言,却是孕育初心、锤炼使命、奠基思想的重要阶段。

对这段岁月,文献资料、课本教材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对不少重点事件、重点人物事迹,大家恐怕还都“背诵过”。《觉醒年代》之所以能引人入胜,不仅在于将这段历史从文献课本的字里行间,投映于屏幕之上,更在于以“更精准、更生动、更丰满、更立体”的创作手法,为今人提供了一次与先辈隔空“对话”的契机。观众直言“不敢开倍速”,因为信息密度太大,每一帧都不能错过。

譬如,当鲁迅先生站在教育部门口,竖起一个上写“不干了”的木匾;《新青年》的开会途中,陈独秀将磕完的瓜子皮推向蔡元培,屡屡打断他思路……这些细节,将那代热血青年的可爱与调皮劲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登场时是几乎流浪汉般的造型,还遭到爱国学生的误会和围攻。剧中的陈独秀性格上有刚愎自用的一面,还有封建家长作风,他与大儿子陈延年的性格冲突,是观众非常熟悉的中国式父子关系,种种“不完美”让这个开天辟地的领袖人物多了几分烟火气和真性情。剧情加入陈独秀父子的矛盾线,更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次成功探索。

《觉醒年代》剧照,剧中陈延年(前排中间)、陈乔年(前排最右)。图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此外,《觉醒年代》中,李大钊的也形象深入人心。编剧龙平平说,塑造人物时,李大钊之孙李宏塔提供了很多资料。剧中,李大钊喊妻子赵纫兰“姐”,赵纫兰唤他“憨坨”,这都是家人提供的细节。

剧集播出后,“李宏塔上来就跟我说,他刷了四遍《觉醒年代》”!据优酷平台站内数据显示,在《觉醒年代》发布弹幕的人群中,90后、95后占比是全站基准值的1.6倍。 

剧中,面对敌人的屠刀,陈延年曾说革命者只有站着死,拒绝下跪,牺牲时年仅29岁。剧外,人们发现合肥市“延乔路”路牌破旧、周边市政设施落后,写信给市政府要求整修。市政府很快更换了新的路牌,并启动相关纪念雕像的制作。

今年七一前夕,大批市民自发在“延乔路”路牌下插上国旗,摆放鲜花、卡片,用真挚的感情表达对于革命先烈的缅怀。“延乔路”由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场所。

不少年轻人还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觉醒年代》的喜爱,比如将电视剧中的片段截图制作成表情包、根据剧中人物创作头像、阅读相关历史读物等。网友们说,《觉醒年代》中的人物是有“烟火气”的,是有人格魅力的,是脚踏黄土地的,不是“悬浮”于现实之上的。

这充分说明,社会大众对历史风云的热情、对伟人风骨的景仰、对理想信仰的追寻一直都在,历史题材、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是有市场的,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这正是对先贤最好的告慰!

有国才有家

《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正能量才能带来真正的大流量

破57亿!电影《长津湖》超越《战狼2》,成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在今年的国庆档电影中,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以史诗巨制的规模再现战争场面,致敬伟大精神,引发观影热潮。

正能量才能带来真正的大流量,为正能量找到流量密码,打造出精品,便能赢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长津湖》获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影片创造了以伍千里、伍万里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再放进宏大背景和历史人物,如抗美援朝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冰雕连英雄群像等,最终构成了艺术形象和历史人物的虚实结合。电影是艺术创作,但背后的历史不容忘却。电影中,“我们这一代把仗打完,下一代就不用打仗了”的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正如一位青年观众所说:先有国才有家!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长津湖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地势险要,堪称“苦寒之地”。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鲜遭遇百年不遇的严寒,长津湖气温骤降至零下38℃。

资料图

美军有坦克、飞机、大炮,补给充足;志愿军却是“小米加步枪、土豆加雪球”。挨饿、冻伤、武器装备力量悬殊,我们靠什么打了胜仗?时任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连长李昌言,是“伍千里”的原型。94岁的李昌言老连长总结说:“英明指挥、战士顽强、人民支援三个条件,打胜仗缺一不可。”

老连长李昌言采访时流泪

资料图 从中国南方地区仓促进入朝鲜寒冷地带的志愿军第9兵团

长津湖战役中,由于入朝仓促,各部队3天没吃到粮,弹药不能及时供给,冬季物资也不能及时补充。美军有坦克、飞机、大炮,补给充足;志愿军却是“小米加步枪、土豆加雪球”3个冰雕连仅有两人生还,有连队全员冻死在阵地上,牺牲时仍保持进攻姿态。

电影《长津湖》中,“雷公”牺牲前哼着《沂蒙山小调》的画面让人泪目。现实中,来自沂蒙山区的庄元东就牺牲在极寒的长津湖。据战友回忆,他牺牲前“3天只吃了3个比石头还硬的土豆,揣到怀里融化一层啃一层”。

《长津湖》剧照

89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杨德盛,是长津湖战役的幸存者。那场战役,志愿军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杨德盛回忆:“战场上美军喝牛奶、吃肉罐头,我们没有吃的,饿了吃草根树皮,朝南的不能吃,咬不动。朝北的分三层,把外一层刮下来,里面那层是皮子吃不动,中间一层是瓤子,吃在嘴里像汤圆一样,绵的…”

资料图

志愿军一支部队在水门桥边阻击美军,他们身着单薄军装,冻僵在雪地里,仿佛一座座随时能跃起战斗的“冰雕”。宋阿毛战士掌心的绝笔诗写到,“哪怕冻死也要高傲地耸立在阵地上。”

周全弟是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幸存者之一,在这场战斗中,当年年仅16岁的周全弟在冰天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听到冲锋号响起时,却发现手脚已经木了,任他怎么挣扎都动不了。在71年前的长津湖战役中,他失去了双手和双腿,成为一级伤残军人。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指出,连续几天的时间,美军在白天利用重武器攻击,企图突围;到了晚上,志愿军则趁夜抢回丢失的阵地。战斗异常惨烈,美军的立体火力攻击,让志愿军出现较大伤亡,燃烧弹将阵地炸成一片火海。今天仍为中国人熟知的连长杨根思,就是在此期间连续打退美军8次进攻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志愿军缺衣少粮重挫美军王牌师,在新兴里,从无败绩的美军陆军第七师“北极熊团”被志愿军整团全歼。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朝鲜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翻山越岭、昼伏夜行,悄无声息抵达了预设战场。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

如果说盛世中华、国泰民安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那么从前辈眼中接过星辰,将滚烫青春融入斑斓时代,便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时代奋斗史

理想与信念之光接连闪耀荧屏

业界和观众双重认可才是YYDS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批重大主题影视剧接力热映,理想与信念之光闪耀荧屏。这些作品无不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内容涵盖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赢得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高度认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涌现的现实题材作品要么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要么有现实原型做基础。

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发展变迁,影视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也开始拥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正如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的主题虽然是“建党百年”,但仍然选择用平民视角,叙述姿态自然亲切。该剧以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国精神”为内核,采用“系列短剧”的模式,聚焦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

如不畏枪林弹雨为抗日救亡奔走的战地记者方大曾、在艰苦条件下为核武器研制事业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首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这种“小人物,大格局”的叙事策略,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个体与时代间的“相互作用力”,拉近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使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更加“接地气”。

12月17日上映的电影《跨过鸭绿江》,是在2020年中央一套首播的40集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基础上剪辑而成的,最终浓缩成了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这部“全景式、史诗性”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来展现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的过程,全面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看《长津湖》,观众的感动来自于伍千里和伍万里以及七连战士们的战友情和兄弟情,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亲人。而看《跨过鸭绿江》不同,这部影片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告诉观众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何而战,他们在战斗中都遇到了什么,他们的困难来自哪里。不得不提的是,《跨过鸭绿江》对于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并没有一味地煽情和拔高,而是将战争的过程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勇于刻画敌军的能力素质,这既展示了志愿军的艰辛与勇猛,也显示出我军将领的气度,彰显出一种文化的自信,让集体记忆、情感共振、家国情怀得到了加倍的激发和释放。

三十多年前,“职场”这个说法远还未开始流行。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往往就是一个地方的社会与文化缩影。《大江大河2》以1978年恢复高考为起点,讲述了1978年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正如剧名所昭示的,时代就像一条大河,奔涌向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身处其中的“冲浪者”。

剧中宋运辉的扮演者王凯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如果说电视剧《大江大河》第一部中,宋运辉故事的主题是知识改变命运,那么在第二部里,他的故事主题是如何不辜负这个时代……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即便是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依然为宋运辉的故事感到热血,找到共鸣,正因为《大江大河》浓缩的是一个时代的拼搏精神。剧中那种不畏艰险、敢闯敢拼的拼搏精神,不论过去还是今天,都难能可贵。”

而扶贫题材《山海情》摒弃以苦煽情和以喜避实的惯用套路,在不回避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展现向上、向善的精气神。剧中这样的镜头反复出现——在飞沙走石的土路上,满身尘土的马得福、白校长奔波着。看似普通,却将扶贫干部、乡村老师等一个个不断发展、有实践精神的人物形象立了起来。正是有他们操心移民通电通水、操心双孢菇销路、操心孩子辍学问题,才有了从涌泉村到闽宁镇、干沙滩到金沙滩的历史转变。有观众说,一部《山海情》实现了电视遥控器在家庭的代际统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以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为原型进行改编,串联起8位不同领域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礼赞英雄、致敬楷模。剧集以单元剧的形式拍摄,大国重器的研制专家、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改革前沿的先锋、为人类战胜饥饿和疾病而不舍昼夜的科学家……翻开任何一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履历,都如同踏入宽广的河流。

其中,《于敏》讲述他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故事;《申纪兰》着重展现她倡导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孙家栋》以无数次试验为切入点,展现他所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精神;《李延年》聚焦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张富清》讲述他扎根基层,深藏功名默默奉献的故事;《袁隆平》讲述他为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而不懈奋斗的历程;《黄旭华》再现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辛之路;《屠呦呦》展示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过程。

如今,在越来越多的主旋律作品里,观众看到的主角人物都是去光环的,不再是符号化形象,而是有着真情实感的平凡人。《功勋》中,雷佳音扮演的于敏,戴一副黑框圆眼镜,头发杂乱无章,胡茬横生,人物形象模糊到缺乏辨识度,让人联想不到那个“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的中国“氢弹之父”。

故事开头,科学家以身许国,如此壮怀的一场戏却演绎得风轻云淡:路边馄饨摊,领导问于敏,加入氢弹项目就要一辈子隐姓埋名,家人面前也要做个“哑巴”,“那是带到坟墓里去的秘密”。于敏闷头吃馄饨,“不用想了,明天一早就能上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情感爆发,一句承诺许下一生,却胜过万语千言。

如果说“越来越好看”抓住了观众的眼球,那么“越来越用心”则俘获了更多追剧人和观影者的心。一系列热播的主旋律影视作品,遵循生活的逻辑对人物进行塑造、深入人物的心灵对角色进行挖掘,让一个个有血有肉、真实而鲜活、具有生命质感的人物形象从平面的历史中走出来,走进观众的内心。

制作精良的年代剧从来不缺观众,因为其中记录着每个时代青年的模样。他们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中心怀理想,也在个人的成长蜕变后反映着时代的精神气象。不管是伟人英雄,还是普通劳动者,通过真实情境里的真情实感,讲述内生的成长发展故事,表现时代前进的方向。它们串起来,就是一部中国人的奋斗史。


近年来,主旋律作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这些作品不仅让年轻人了解到相关历史,还在网上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讨论。和传统受众不同,年轻网友更愿意通过弹幕与剧情互动,向先辈表达敬意。“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澈的心爱中国”、“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成为年轻人发送弹幕的高频词。


当年轻的“后浪”们将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此类现实主义题材,谈论自己从文艺作品中获取的力量与感悟,从中折射出的,是该类作品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表达方式更贴近年轻人的喜闻乐见。就如热搜词所说的那样,好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自然是YYDS(永远的神)。


封面新闻 王蕾  综合整理自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光明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文汇报等

评论 11

  • 三台潼川镇胜丰村张宜乾 2021-12-30

    为新时代树造了红色的原形

  • 雅安市荥经县宝积村驻村工作队 2021-12-30

    祖国我爱你😘

  • 雅安市荥经县宝积村驻村工作队 2021-12-30

    祖国我爱你😘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