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
12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飞天逐梦写忠诚”中外记者见面会,80后航天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柏林厚在会上介绍了如何保障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宜居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柏林厚(图片来源:国新网)
工作十几年,柏林厚先后参加参与研制了包括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和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其中,在天宫一号研制过程中,柏林厚主要作为电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进行飞行程序的设计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在天宫二号的工作中,他主要作为总体的主任设计师,负责整个系统的设计、集成和试验。在空间站的工作中,柏林厚主要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整个空间站的运行管理以及相关的地面研制工作。
在谈及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宜居性时,柏林厚说,一般在设计宜居性内容时,首先会分析在太空这种失重环境下有哪些宜居性因素,再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和设计。“设计以后,我们自己的设计师,把自己模拟成航天员去体验设计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适。同时,我们也会邀请航天员到现场体验,我们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在每次载人飞行任务以后,也会和上一个乘组的航天员进行座谈,询问他们整个飞行下来后,对宜居性方面的设计有哪些建议和改进意见,在下一次的飞行任务中进行改进和落实。
柏林厚以目前天和核心舱宜居性设计的内容为例介绍,第一,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如智能家居,航天员可以通过手机安装的APP控制整个核心舱内的照明灯光、厨房设备等,提高航天员在轨生活的便捷性。
第二,在核心舱研制时,对整个核心舱内部空间都做了精装修,可以让航天员在里面工作舒服舒适。“大家可以通过图像看出来,整个舱内布局非常明亮、非常宽敞,航天员在里面会非常舒服。”柏林厚说。
第三,配置了声光电系统,“这种系统可以保障航天员像地面的人员一样正常休息,不用在夜晚的时候值班。”柏林厚介绍。
第四,充分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航天员在轨可以和地面一样,上网、和朋友视频聊天、和家人视频等。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