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从“一增双降” 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四川答卷”

川观新闻 2021-12-17 18:56 53887

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文/图

除草、松土、栽种菜苗……12月17日上午,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磐石村,十几名村民正在有机蔬菜基地里熟练劳作。积金镇党委副书记肖遥望着通过水土保持项目发展起来的200多亩经果林,和村干部一起谋划着来年的增收。

视线拉回到70公里外的成都。当天,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第三个发言,交出“成绩单”——“十三五” 期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万平方公里;2020年水土流失面积比2011年减少9.53%,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

“一增双降”之间,折射出我省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哪些积极作为?

看一增:

“十三五 ”期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万平方公里

12月17日,泸县嘉明镇葛林湾村村民郑仁贵和妻子正在自家菜地里劳作。

“我们一直在外务工,这次回家帮家里老人种点菜。现在的地,比以前好打整多了。”郑仁贵穿着皮鞋在地里锄地,被妻子打趣说平时就不爱干活路。

“现在穿皮鞋下地干活没问题,弄不脏!”郑仁贵指着旁边的一条新修的硬化路说:“现在跟以前不一样,这些土坡坡别说摩托车开不上来,人走上来都很困难,下雨天就更恼火。”

在郑仁贵的家乡,到处都是低矮的浅丘(当地人称“馒头山”),过去由于长时间的冲刷,山顶到处是裸露在外的岩石,坡面上的土壤也越来越贫瘠,是名副其实的“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去年12月,泸县启动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涉及嘉明镇和喻寺镇,项目区面积12.38平方千米,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3214.3亩,有效治理了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不仅是泸县,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为此,我省突出抓好“四大治理”,不断提升防治成效。

据四川省水土保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项目化治理,“十三五”期间,我省完成重点项目治理730万亩,实施坡耕地改造27万亩,治理沙化、石漠化等脆弱生态470万亩,完成乌蒙山生态项目修复14.57万亩、历史遗留矿山修复8.82万亩,完成营造林517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

“十三五” 期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万平方公里。2019、2020年国家7部委考核评估,四川均为优秀等次;在2020年监管履职督查中,四川评分居长江流域省份第一。

看双降: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的同时,强度也明显下降

“这里是我们绵竹市打造的特色旅游景区玫瑰谷项目涵盖区之一,你们别看现在发展的这么好,其实之前这里水土流失很严重,是块烂泥塘。”

近日,记者在绵竹市麓棠镇玫瑰谷生态清洁小流域采访时,绵竹市水利局局长代敏不停给记者翻看了手机里的照片,照片中水浑浊不堪,周围全是枯枝、碎石,河里还有不少垃圾。

针对当地存在的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当地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了山、水、田、林、路、院落、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共投入资金1120万元,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1827公顷,地表径流得到了有效调控,解决了玫瑰谷面源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

玫瑰谷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改变只是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的一个缩影。

水土流失状况作为反映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综合性评价指标,监测数据表明,我省从2011至2021年十年期间,水土流失面积从2011年的12.1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10.95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15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的同时,水土流失强度也明显下降。其中,强烈以上的面积由2011年的3.02平方千米减少到目前的1.56万平方千米,金少江流域、岷(沱)流域、嘉陵江(涪江)流域等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

精确监测水土流失动态,才能制定科学防范应对举措。

据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游翔介绍,目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已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仅能够说明“是否流失”,还能解答“流失了多少”、“因何流失”,这也为水土流失治理和监管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