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学校“上课”是什么体验?走进成都武侯区“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的校外课堂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12-10 14:39 37392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摄影报道

“自制水火箭能飞多高?”“太空里植物能生长吗?”“如何与同学协作打曲棍球?”“刨子要怎么使用?”12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市武侯区“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跟着中小学生,体验打卡户外上课的一天。

综合教育基地

户外体育课

教育赋能公园

把课堂搬到户外

“在课程内容上,绝对不做学校能做的事,做的都是学校暂时不能做的事。”武侯卫教公司副总经理阳涌介绍,这里和学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来此能体验到在学校学习不到的课程内容,并且一定是学生全程参与的形式,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此外,以“一间教室,一个院坝,一块草坪”的理念,能够让学生在较好的自然环境中学习。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占地260余亩,共规划了“国家危机档案”、“科技创想营地”、“匠心制作工坊”、“舒心交流空间”和“时尚运动时分”五大课程体系。其中“国家危机档案”是最核心的课程体系,从危机记忆、时代力量、总结这三个板块,向同学们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以VR影片、3D视频等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危机意识和奋斗精神。

过去,这里是一个接近荒废的公园,通过教育赋能公园的形式,不仅能促进公园城市建设,还能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阳涌介绍,在今年7、8月时,这里做了教育赋能公园的改造,比如,为保证双通道给房子新增楼梯,根据学生男女比例重新设置卫生间等。“这里太大了,我们就划分了3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保安值守。”他谈到,学生只能在与课程相应的区域范围活动,不能跨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走失迷路,同时,在沿河处都建设了围栏,做好了安防措施。

学生上陶艺课

科学实验课

学生动手制作

保证武侯区学生每学期来一次

明年计划接待12万人

在时尚运动区域,封面新闻记者看到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上着棍球、射箭、棒球等课程。阳涌说:“这些都是软式器材,能够保护学生的安全。”他表示,加强体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太日常的体育运动,让他们知道还有更多时尚高雅的运动,培养他们的生活情趣。

“看!我用一个薄薄的小木片,磨成了闪电的形状。”行知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罗同学,向封面新闻记者展示着他在木工课上制作的作品,他计划把木片再打磨打磨,制作成书签。除了木工课,他们还可以体验到陶艺、厨艺、家政等丰富有趣的课程。

目前,“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共设有47门课程,根据排课安排,会保证武侯区每一位学生,每学期能来一次“水韵园”,开展一天的综合课程。新颖有趣的课程、种类丰富的体验、安全可信的配套,无不吸引同学们的兴趣。阳涌介绍,自今天4月29日开园至今,园区共接待了4.5万余名学生,明年计划接待12万人,希望将“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打造成样板工程。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