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立法·保护赤水河”记者手记:推进条例落实,还要做好宣讲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11-18 22:01 74012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我在古蔺长大,作为生长在赤水河边的人,记忆中的赤水河是怎样的呢?有我从小听到大的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有用河里的水酿酒的几大酒厂。在我心里,赤水河有两大标签:记录着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酿造出传世的酱香美酒。

2021年5月底,云贵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同时审议通过了各自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三省的《共同决定》和《条例》在7月1日同步生效。100多天后,我从赤水河源头走到赤水河入江口,去重新认识这条河。

关于赤水河,有介绍称它是长江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支流,这个说法有些绝对。

在云南镇雄赤水源镇,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回忆,小时候的赤水河干净清澈,下雨天鱼儿会随着河水翻到岸边。在2000年前后,河里已经不见鱼儿了,很多动物的尸体被扔进河里,那时路过河边还得掩着口鼻。

而在我记忆中,赤水河古蔺段河边也曾有过很多煤厂,那时的煤,很大部分其实是通过赤水河运输……习水县的渔民,合江县的歌手,也都告诉我,禁渔之前赤水河里的鱼儿在减少。

早在2016年12月27日,农业部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正式出台,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禁止一切捕捞行为,严禁扎巢取卵,严禁收购、销售禁渔区渔获物,实行赤水河流域全部天然水域内为期10年的禁渔政策。

现在的赤水河,渔民早已不见,有的上岸做起了生意,有的上岸进厂当工人,而有的直接做起了赤水河的保护者。但从采访中能够听出,曾经的他们,有迷茫也有不愿。

贵州习水县退捕上岸的渔民钱洪江就在采访中说过,当通知要禁捕时,他是不愿意的。站在渔民的角度,一辈子靠赤水河吃饭的他,上岸之后何去何从?

不过,习水县针对退捕渔民的转产转业做得不错,被分配到酒厂做工人的钱洪江现在的收入稳定,从他去接女儿放学的表情里,透露出的幸福感很真切。这也让退捕规定,多了一丝温度。

如何把赤水河保护做得有温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最开始的渔民退捕上岸,河边产业转型,到现在,三省的《共同决定》和《条例》生效,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措施一直在不断完善。

一路走来,云贵川三省保护赤水河的标语随处可见,十分醒目。但在这些标语下,还有一部分人偷偷背着钓具钓鱼,有人对保护条例的认识也有些陌生。

每走到一个地方,我都会与赤水河岸生活的人们聊聊天,话题当然绕不开三省共同保护这一点,很多百姓都知道这个事情,但大部分也仅仅处在知道的阶段。

那些张贴在墙上的条例,对很多人来说只是小小的文字。他们只知道不能在赤水河里面捕鱼,不能把污水排到赤水河里面去,不然要被罚款或者接受刑事处罚。这样的认知或许有些冷。

人与条例之间,应该有共情才对。三省共同立法的过程十分艰辛,却包含很多感动。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云贵川三省人大共同立法背后的故事:一条创新路,一群“吃螃蟹”的人》。

世代居住在河边的人与赤水河是有感情的,为什么我们要去寻找赤水河保护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共情”。无论是守源人还是护河人,他们的初衷从来都不是因为一纸公文,而是出自于内心那份最纯粹的爱。我们想要这些故事在赤水河两岸传播,让赤水河的保护条例因为这些故事增加一些温度。

2000多公里的路程,27天的走访,我捧起了一汪赤水源的清水,也在入江口拍下一些照片。不得不说,赤水河已经被保护得很好,在古蔺县马蹄镇,人们在赤水河谷种植了柑橘;在镇雄县赤水源镇,人们在赤水源两岸种满了方竹;这是人与河相伴而生最好的状态。

相信三省的《共同决定》和《条例》生效会让赤水河变得得越来越好。也希望,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尚在触碰红线或持事不关己态度的人能真正意识到,保护好河流是保护好家园,有了绿水青山才会有金山银山。也希望相关执法部门、管理部门,在有力推进各项措施和执法时,能采取更多、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让法律和条例走进寻常百姓心里,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

评论 1

  • 是不是皮痒了 2021-11-19

    得大家一起努力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