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线|一家三代人的“英语课”

新华社 2021-10-26 16:14 35689

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外国语小学,今年四年级的贾博皓正在积极地准备着英语课本剧《孔融让梨》的表演。

作为英语特色学校,这里几乎每周都会举办这样的英语课本剧展演。校园里随处可见英语的标识,英语的问候声、英语小记者的采访也比比皆是,同时还有英语沙龙、走出校园介绍名胜古迹等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可谓十分丰富。

创设情境学习英语是杏花岭区外国语小学延续多年的教学方式。这样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在7月下旬实施双减政策之后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贾博皓的母亲陈阳是杏花岭区外国语小学的英语教师。据她介绍,政策实施后,随着作业和考试的减少以及校外培训负担的减轻,教师和学生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学校教研组会举办更多有特色的活动,孩子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以前的课堂还是老师为主,而双减之后,我们对英语课堂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孩子的参与性就更高了,因为现在课堂活动是以孩子为主体的。”陈阳说。

而陈阳在最初接触英语时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英语的学习就是抄单词、背课文、做练习,最重视的就是语法、单词和句型,基本上没有口语教学。

得益于全新的情境教学方法,现在背课文不再是孩子们的“噩梦”了。陈阳介绍说,如今她的课全程很少用课本,但是把课文讲完了,孩子们也感知到课文的内容,最后只要做动作,孩子们就能理解,以至于下课的时候全都能背下来。

而在几十年前的70年代,人们学习英语时便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贾博皓的爷爷贾江增今年67岁了,从初中时期开始学习英语,几乎是英语作为正式学科后我国最早接触英语的一批人。据他回忆,那时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校并不是非常重视英语教学,课程也非常枯燥。

“我们那时候没有学这么快,没有学这么深。孙子老批评我,说我的英语水平不行,现在我得跟人家学。”贾江增笑着说道。

现在,贾博皓会教爷爷奶奶看飞机的登机牌、解释各种各样的标语,也并不害怕与外国人交流。“英语可以帮助我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能帮助我成为一个拥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他说。

统筹:吕梦琦、许晓青、赵宇飞、方列

记者:马志异、高剑飞

报道员:崔艺铧

编辑:刘恺、李妍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山西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