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朝鲜战场走来,永葆军魂谱赞歌

川观新闻 2021-10-25 11:35 41630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进入10月以来,电影《长津湖》持续热映。这部电影带着观众一起聚焦70多年前的那场铁血战役,再度掀起致敬英雄的热潮。

在四川监狱系统的老干警、老职工中,有着不少的抗美援朝老兵。他们秉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从朝鲜战场归来后,又走向了四川监狱工作的新征程。

今天,记者带您一起走进几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记忆,通过他们的亲历故事,还原一场场浴血战斗,感受真实的抗美援朝,同时也了解70多年来,四川监狱一路跋涉艰辛、砥砺奋进,他们在教育改造人的特殊战线上,用热血生命谱写出的一曲曲豪迈壮歌。

攀西监狱原民警颜福孝:

一双改变人生的胶鞋

1932年颜福孝出生于重庆云阳县。

1940年,母亲去世,父亲下落不明,养活两名年幼弟弟的重担就落到了当时年仅8岁的颜福孝身上。弱小的身躯没有力气,颜福孝只能给地主家放牛,一放就是好几年。一天,正在山上放牛的颜福孝,遇见一支穿着整齐的部队经过并向他问路。问路的战士看他赤脚行走,就把身上的一双胶鞋取下来送给他。

“叔叔你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送我胶鞋?”

“我们是八路军,你脚上这么多伤,穿上鞋就不怕山里石头划脚了。”

望着远去的八路军部队,颜福孝在心里默默说了一句“再见”,参军这样一个想法也就此萌芽。所以1951年3月,当“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征兵消息在村里传开时,颜福孝毫不犹豫报了名。

朝鲜战场上,颜福孝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野战先锋部队的一员。他记忆最深的要属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是15军所在的阵地,当该阵地遭到敌军围困猛攻时,颜福孝所在部队受命前往支援。支援之路却异常艰难,硝烟弥漫原野,火光替代星辰,被敌军杀害的战友就倒在自己身旁,清澈的河水被鲜血染红。

接连几次突围上甘岭,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15军黄继光的壮烈牺牲让大家彻底爆发了。为黄继光报仇!成为我们每个人冲向战场的呐喊。”颜福孝回忆说,伴随志愿军的爆发,夺取了如597.9高地等诸多军事要地,敌军开始步步撤退,颜福孝和战友们乘胜追击,将敌军抓获。此时部队接到暂时停战的命令,所有人原地修整待命。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战争结束。

1954年接到命令回国后,颜福孝进入军校学习,后转业到攀西监狱的前身四川会东铅锌矿。颜福孝又一次奔赴新的阵地,开始了新的征程,“我们砍树枝、割草搭房子,挖地开垦种地,自力更生。”简短的几句话,透露出第一代监狱警察创业的艰辛。

后来单位又接到了修公路的任务,工具只有十字镐和铁锹。那时候没有起重机,没有挖掘机,全靠一双手。手脚被磨出水泡,刺破了又继续挖。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颜福孝却常鼓励身边人说:“现在的苦哪里算苦,打仗才叫真正的苦。”

凉山监狱原民警邓明富:

一次紧急的渡江之战

而对于邓明富来说记忆最深刻的则是金城战役。

邓明富1933年出生在凉山州盐源县,1951年5月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我从小生活在南方,在战场上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冰冷刺骨。我们吃饭全部用勺子,因为太冷了,筷子根本没办法拿稳。”

从那时起,邓明富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的一员,一直在朝鲜战场的前线参加战斗。1953年6月,他所在部队突然接到命令,当天夜间要急行军,所有参战人员只带雨衣和武器,其余随身物品全部放下,急速前进。邓明富说,深夜急速上山,急速下山,之后横渡一条江。“我清楚的记得,江水淹到我的腰上,又累又渴,边渡江边喝江水。”

过江不到半个小时,炮声隆隆,冲锋的号角响起来,邓明富和战友们冲上山顶占领高地,乘胜追击,拿下了敌人的团部。“我们进到敌人的团部后,发现锅里的饭菜都是热的,武器、物资、个人生活用品等全都还留在原地。”邓明富说。

邓明富后来才知道,这场战役叫金城战役。

战争结束以后,邓明富复原回到西昌,成为了一名监狱警察。“那时候的凉山监狱就只有几个破砖窑洞,始建之初几乎没有一米合格的围墙,没有一米合格的电网,没有一处合格的监门。”邓明富说,顶日头、转山头、啃馒头、坐石头、数光头;出工走前头、收工走后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就是当时监狱警察的工作写照。

从1956年到1987年,历任凉山监狱生产分队长、管教干事、指导员、教导员等,邓明富一直扎根在基层监区,坚守在教育改造罪犯第一线。一份老档案里记载着他年轻时的工作情况:任何工作都不推辞,任劳任怨,艰苦朴素,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志愿军的烙印伴随着邓明富的一生。“组织让干就得干,不仅要干,还要努力干好!”军人作风延续终身的邓明富言传身教,引导女儿邓玮琼女承父业,也成为了一名监狱警察,接过了他的接力棒。

川北监狱原民警漆德昌:

一枚塞了名字的子弹壳

当邓明富正在朝鲜经历炮火纷飞时,17岁的漆德昌刚刚踏上出征的脚步。

1953年2月,漆德昌在遂宁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运输大队的一名战士。按照他所在的军队的惯例,新战士上前线前,都要在一颗空子弹里塞一张字条,写上名字、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用塑料布裹紧,放在衣服左上边的口袋里。其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运输部队,漆德昌和战友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前线运送弹药、物资,并将牺牲战友的遗体和伤病员运回后方。“白天运输容易被敌机发现,运输工作只能晚上进行。”漆德昌说。白天他们就躲在废弃的矿洞或者山沟树林里,怕暴露目标,没法烧火做饭,就靠压缩饼干充饥,有时没有水,嚼得嘴角起泡。晚上漆德昌和战友们就吃力的把每担数百斤的弹药物资装到骡马背上,在树林和灌木丛中急行军,荆棘刺破了脸也顾不上,往返几十公里把给养送往前线。

在战火的洗礼中,漆德昌快速成长起来。入伍前,漆德昌读过几年书,上战场后,他在担任运输任务的过程中,努力学习医疗知识,很快背上急救包成了一名兼职卫生员。1957年7月,在朝鲜民众的热烈欢送下,漆德昌回到祖国,并很快进入了川北监狱的前身四川省旺苍劳动改造管教总队工作。因为有医学知识背景,组织安排漆德昌前往成都多所医学院校学习进修。考试合格后,漆德昌成了一名正式的医生。

那时候,川北监狱创建没几年,地处偏僻、缺医少药。为了补充药品的使用短缺,漆德昌动员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去周边的大山里认草药、挖草药,最远一次去到了几百公里外,带回了一车急需的中草药。漆德昌在川北监狱这么一干就是30多年。时光匆匆,那个17岁跨过鸭绿江的少年,那个21岁光荣回国的青年,那个投身监狱建设无怨无悔的漆德昌,黑发早已成变成了银丝,从不曾改变的是他赤诚的情怀。

退休后,漆德昌依然关心监狱工作,经常参加党支部活动,并积极为四川监狱发展建言献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大地,虽然上不了“抗疫”一线战场,但漆德昌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我对党和人民的炽热情怀一日不曾褪色。”漆德昌说。

邑州监狱原民警康仲文:

一段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朝鲜战场上,像漆德昌这样的运输部队,少不了康仲文这样的志愿军配合。

1951年5月,康仲文进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入朝作战后,最初他是警卫营的一名战士。当时敌军霸占了制空权,飞机频繁出动破坏我方交通线和运输基地,志愿军大多在夜间开展行动,康仲文和战友们就整夜守在交通线旁站岗。“我们要给运输部队递点子,一旦发现敌机动静,就打空枪为运输部队报信,他们开车的时候听不到飞机的声音,有了我们的信号他们就能及时关灯停车。”

到朝鲜后的第二年,面对通信装备落后、技术人员奇缺的困境,部队安排康仲文学习无线电报务知识,那个时候的康仲文连加减法都做不好,但他勤学苦练,抓紧一切时间学练字和电码,一路成长为无线电连排长。“那时候针对无线电通信我们没有成熟的体系,很多要靠自己摸索,为了完成了通信联络任务,常常还要创造许多独特的通信方法,编制新的暗语和代号进行加密。”

滴滴哒、滴滴哒……戴着浸满汗渍的耳机, 听着枯燥乏味的电键声,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将其转化为一连串的数字,这是康仲文和战友们的工作日常。康仲文说:“这工作不仅烧脑,更考验人的专注力,无论你身处潮湿阴冷的山洞,还是炮弹纷飞的阵地,都要保持情报的准确率,一个字也不能错,一个信息也不能漏。”

康仲文复员后,进入邑州监狱的前身芙蓉煤矿工作,直到退休都一直在监狱战线奋斗。康仲文有三个子女,其中两个在监狱系统工作,一个在公安系统工作,其中儿子康杨是邑州监狱的干警。近年来,四川监狱完成全国监狱最大规模的布局调整,从偏远山区调整搬迁到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线,邑州监狱也不例外,2013年12月监狱完成整体搬迁,从宜宾搬到成都市大邑县。

康仲文也随着儿子康杨来到大邑生活。“搬来后,我带父亲到邑州监狱参观过。”康杨告诉记者,看着错落有致的建筑、功能完备的设施、绿树成荫的景观,看着服刑人员会见中心、网络探视中心实现全智能化,图书室、配餐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一应俱全,康仲文非常感慨。“他告诉我说,从曾经的牛棚、土坯房到现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监狱,是一代代四川监狱人用生命和血汗创造的奇迹。”康杨说。

》》》

像颜福孝、邓明富、漆德昌、康仲文这样,为四川监狱事业奋斗的抗美援朝老兵还有很多。

在金堂监狱有着,为了保家卫国,告别新婚3个月的妻子,毅然奔赴朝鲜战场的陈广志,他在36年的监狱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在广元监狱有着,在朝鲜战场每天睁眼就是接收伤员,活着就是为了救人的吴家敏,毫无保留将终身所学业务知识传授给了监狱同事;

在雷马屏监狱有着,三过鸭绿江在战场上百炼成钢的铁血战士涂青联,他在监狱管教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的践行着忠诚于党的铮铮誓言;

在嘉陵监狱有着,在朝鲜战场与死神数次擦肩而过,被手雷炸伤,手和小臂留下终身残疾的杨思玉,回国后他成为了四川监狱辛勤拓荒、艰苦创业的第一代人。

……

他们卸下戎装,告别了那些炮火轰鸣的日子,走出寂静埋伏的坑道,放下手中被握得发烫的钢枪。但是他们又挑起一份新的职责,换了一种形式去守卫国家。他们用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影响着自己的后辈和身边许许多多的四川监狱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在顺利完成两个“五年三步走”战略后,四川监狱已迈入全国一流方阵。现在的四川监狱正昂首奋斗第三个“五年三步走”计划,为建成新型现代文明监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目标贡献力量。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