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四川乐至睏佛寺:北宋卧佛最为著名 传说还与乐山大佛有关系|川渝秘境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10-14 13:09 40517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四川、重庆,是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各具特色的石窟造像遍布巴蜀大地,其中以唐宋年代居多,如广元千佛崖,资阳的安岳石刻,以及重庆大足石刻等。

在资阳乐至县回澜镇付家庙村,这个偏安一方的小村落因一座卧佛而被外人所知,当地人习惯称其为马锣睏佛或睡佛,睏佛寺也因此得名。

睏佛寺内的卧佛,当地习惯称马锣睏佛或睡佛

寻访川渝石窟,触摸巴蜀文化。10月14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睏佛寺,探寻其背后的“秘境”故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卧佛最为著名

从乐至县城出发,驱车20多公里,便到了回澜镇,驱车在乡道上再行驶十多分钟便来到睏佛寺所在的庙子坡下。

睏佛寺摩崖造像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文管员杨志勇的带领下,记者沿着325级石阶蜿蜒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上面记录着睏佛寺摩崖造像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再往前行,竹林之下是一座木结构建筑,睏佛寺就位于其中。“这里的石刻造像已经超千年了。”说起寺内的“菩萨”,杨志勇娓娓道来。

睏佛寺掩盖在一片竹林背后

据了解,睏佛寺摩崖造像规模较大,整个造像分布在长200余米、高10余米的山崖之上,共有大小龛窟33个、造像1000余尊。该摩崖造像内容丰富,题材有释迦涅槃图、说法图、千佛、观音、地藏、菩提瑞像、佛道合龛等,造像精美,形态各异。

因年代久远,睏佛寺内的相关题记已经风化,无法辨认。但根据《普慈志》中记载:“郡北小千佛院,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建。”而《乐至县治》(雍正版)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石佛山,治南七十里,凿石佛於岩,古雅,皆唐造。”

乐至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史料中记载的“小千佛院”“石佛山”,方位距离今天睏佛寺摩崖造像所在地非常吻合,普遍认为“石佛”当指“睏佛”。也由此判断,睏佛寺摩崖造像始凿于隋代,盛于唐宋,到了明清时继有装彩,是川东渝西重要石窟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而睏佛寺摩崖造像最令人关注的还是那尊卧佛,即释迦涅槃图,当地人习惯称马锣睏佛或睡佛,其雕凿于北宋年间,距地面高0.6米,依崖刻成。整个睏佛所在的第5号龛长11.8米,高2.6米,深0.7米,而睏佛则身长10.5米,头长2.1米,肩宽2.1米,属全国大型佛像造像之列,是一尊全身石刻像。

睏佛造像构思巧妙,设计另辟蹊径,其头戴螺髻,鼻梁略高,脸部浑圆,双眸微合,嘴唇轻闭,面容安详端庄,神态怡然,表现出释迦牟尼涅槃时大度超然的神情;佛身披着袈裟,袒胸赤脚,左手置腹上,右手微曲,手指放在胸前,通体服饰线条流畅。

睏佛寺

传说是乐山大佛师弟 寺内还刻有无字花边碑

寺院的修建往往会流传一些神秘故事,睏佛寺也不例外。

相传,马锣睏佛和乐山大佛、安岳黄桷大佛是师兄弟,几乎同时期到峨眉山拜师学法。有次,师傅安排三人外出游学。临行前,师傅约定:返回时间不定,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在他敲响返程钟声之前,没有回山的,便不再回山,各自在所在地进行修行。

三人在外领略了大好锦绣河山和各地的风俗民情后,返回路上,三人听到钟声,此时大师兄刚走到乐山河边,已临近峨眉山;二师兄刚走到安岳县黄桷乡境内,已疲惫不堪;三师弟则刚好步入马锣地界,酣睡在草坪上。听到钟声后,三人谨遵师傅嘱托,就在各自所在的地方住下来,虔心研习佛法、传经送道,这便有了现在的乐山大佛、安岳黄桷大佛、马锣睏佛。

传说或许不可信,但睏佛寺的摩崖造像为研究安岳、大足石刻提供了全新的艺术考古资料,同时对研究隋、唐、宋时期的佛教、道教文化及古普州石窟区当时的政治、艺术、历史、科学等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

无字花边碑(资料图)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睏佛的东侧半岩上凿有一块石碑。工作人员解释,那是一块无字花边碑,碑座为雕刻的石龟,古人为何会在此开凿这块无字碑至今为人揣测,给人以无限遐想。

而石碑正下方,正好有一口古井。杨志勇称,即便像1979年当地遇到的那种大旱,这口井里也能舀出水来,这一点也让他觉得神奇。

如今,经岁月洗礼,睏佛寺的状况并不乐观。乐至县文物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它的保护力度,还将聘请有资质的文物保护单位制作 《睏佛寺摩崖造像保护规划》进行维修。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睏佛寺将重新焕发千年荣光。

评论 3

  • fm1906641 2021-10-15

    厉害了

  • 二大爷哇啦哇啦 2021-10-15

    [得意][得意][得意]

  • 一位热心网民 2021-10-14

    偏安一隅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