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川航3U8633航班机组乘务长毕楠再次出现在媒体面前,脸上已不见事发当晚初次面对镜头的疲累。在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毕楠做了身体检查,并配合相关调查,“我的身体、心理和生活状态都没受到什么影响,还会继续回到工作岗位”。回忆起事发瞬间,她说:“当时根本来不及恐惧。虽然中间很长时间无法与驾舱取得联系,但我自始至终相信机长(能够安全处置)。”
5月14日上午7点,川航3U8633航班驾驶舱风挡玻璃脱落瞬间,毕楠刚好回到前舱值勤位,“机舱突然黑下来,飞机极速下坠,客舱的氧气面罩也脱落了”。
“我要固定自己,保护自己,我要拉下氧气面罩吸氧。”这是毕楠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想法,“然后我差不多用1秒作出反应”。
毕楠
紧接着,毕楠通过广播通知旅客,拉下面罩吸氧,系好安全带,不要紧张,听从乘务组指挥。作为乘务长,此时的她需要及时了解航班状况和客舱情况,“根本来不及恐惧”。
毕楠知道当时有乘务组人员在客舱,通过手势交流,她了解到客舱乘客并无人员受伤。她又第一时间与驾舱联系,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从业11年,这是毕楠第一次遇到这种特情,“说实在的,也有想过一些不太好的结果。但我觉得好人是一生平安的,我也相信机长(能够安全处置)。”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听到放起落架的声音,知道飞机要落地了,就立即让乘务员回到各自的值勤位,“可能很快就有后续工作”。随后,机长打开舱门,做了一个安全落地的手势。这个时候毕楠终于确定,飞机安全了。
飞机落地后,她从机长处得知不需要紧急撤离,便开始查看旅客情况,和乘务组一起安抚旅客情绪,有序安排旅客下飞机。
“我的身心状况、生活、工作都没受到什么影响,这离不开我们的日常培训和情景模拟。”毕楠说。经历此事,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会更加注重安全,更认真检查每一位旅客是否系好安全带。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摄影 魏唯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