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读懂超长掌声,读懂人心力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10-09 17:26 34646

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纪念大会上,有三次超长掌声令人印象深刻。“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三句斩钉截铁的话语,引发经久不息的掌声。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读懂掌声,便能读懂国家的立场,读懂人心的力量,读懂华夏儿女共同愿望,乃至读懂百年以来国人念兹在兹的梦想。

回望峥嵘岁月,可发现有一些颇具深意的“对接”。比如,辛亥革命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但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也没有逆转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49年,新的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再比如,在“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时代背景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乱世,振兴中华何其难矣。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十年发展,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力前行。

从“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同样的关键词是“兴”,但依托的时代语境迥然不同。当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军阀分裂割据,一些势力逆时代潮流而动之时,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构想的蓝图,是难以实现的。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对统一的坚定信念也一脉相承。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当前,民进党当局挟洋自重,依仗外力加大挑衅,不仅危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还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不仅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更把台湾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倒行逆施,难以长久;螳臂当车,自取其辱。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再回头品味那三次超长掌声,更能深刻把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哲学思辨。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文丨余安康)

(编辑 邱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