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从《觉醒年代》到《火红年华》,国产剧的优秀有规律可循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9-29 12:59 50584

文/张杰

深夜追看了央视播出的几集《火红年华》,越看越精神。每当主题曲响起,都像穿越回半个多世纪前的攀枝花,满山火箭草的枯黄味和工地上的浮尘,似乎清晰可闻可感。《觉醒年代》《大江大河》《山海情》近来频频“出圈”,彰显国产电视剧日渐增长的实力。随着《火红年华》口碑逐渐走高,一部宝藏级的国产剧正在“出圈”。

上世纪60年代,为备战需要,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国家启动“三线建设”,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攀枝花市因为资源和地理优势,成为了“三线建设”重中之重。《火红年华》就是以此为背景展开,以中国十九冶建设三线工业重大项目——“攀枝花钢铁基地”为故事原型,讲述了金江市109冶金建设公司、川南钢铁全体人员的奋斗故事。

在剧中我们看到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看到数十万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和青年学生听从党的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怀揣理想,来到沟壑纵横的攀西大裂谷深处,“住席棚子、汗洗脸、风梳头”,战天斗地,在一片荒芜不毛之地上建起一座“百里钢城”。

我们还看到,这些年轻人在奋斗过程中,彼此缔结深厚的友谊。在艰苦的条件下,萌生美好纯洁的爱情。在宁静的夜晚,在简陋的小道上,他们歌唱,交谈,心中装有家国情怀,也不乏儿女情长。他们的理想,抱负,喜怒哀乐,都是那么真实可信。

对于当下年轻人,看到的不仅仅是长辈走过的足迹,还看到青春中人的的面庞身影,从而产生共鸣,由此也对三线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肌理和空气。

比起更适合展示奇观和片段的电影,有足够长度的电视剧,更容易深入表现生活的地基和日常的细节,看到更完整的人生图景。

这让我想到,《觉醒年代》中,除了表现以北大青年为代表的精英群体,为拯救民族危亡振臂高呼的热血激昂等宏大历史场面之外,也巧妙融入很多生活化的场景细节,展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比如李大钊与他的妻子赵纫兰的关系就极为动人。赵纫兰比李大钊大几岁,两人之间有“姐与憨坨”的互称。屏幕展现里这对夫妻极为朴素的生活伦理场景。怀孕的赵纫兰带着饭菜和换洗衣服去北京大学看望多日没有归家的李大钊,赵纫兰说起自己不识字的遗憾,李大钊在她的手臂上写了李大钊三个字。赵纫兰转身说,你快吃饭。两人各自泣不成声。擦干眼泪,镜头定格,字幕呈现:赵纫兰,李大钊夫人。1933年5月28日病逝,享年49岁。1936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不少观众在看《火红年华》之前,可能会预想剧中的主人公来到故事发生主场地的场景会是这样的:卸下背包,意气风发,积极表态,马上开干。但是《火红年华》的编剧革非,没有这样设置。剧中的男主角夏方舟,作为实习工程师的身份,一到了川南钢铁公司,并没有马上投入火热的热情,而是坦率表达自己作为大学生会自然出现的想法:目前只是在川南钢铁实习,之后还是要选择一个更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实现个人梦想。当然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多想到国家的需要,就把自己投身到建设川南钢铁客公司中。这样的桥段,显得很真实。人物性格设定很有新意、厚度,而不是简单的脸谱化。剧中在火热的建设中,也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生活。这也让年轻人在艰苦的环境里奋斗,变得明亮而坚定,很是温暖。

呈现这些精英人士作为普通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一方面,这种善于用细节跟当下观众分享的讲述方式,有利于观众入戏、产生共鸣,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这更符合历史的原貌。作为革命者的妻子,家庭主妇赵纫兰的存在,提醒我们,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来自人民,并且也一直置身于最广大的人民之中。攀枝花的三线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肯定不只是技术骨干、高精尖工匠的功劳 ,而是还有大量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做出的巨大奉献。

三线建设留下的工业底子,三线建设跟我们当下,尤其是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发生地四川,密切相关。而且它依然在我们的当下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存在着。比如在成都成华区沙河城市公园附近一带,就曾经是三线建设的热土。在公园里有不少三线建设旧工厂留下遗迹及相关文图介绍:年轻的三线工厂工人,在车间里学习技术,技术大会战等等,认真、可爱。

讲好中国故事,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史,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丰富宝藏。在时间深处,在山海之间,还有多少宝贵的经历值得挖掘、书写、表达啊。

评论 1

  • fm1963781 2021-10-11

    觉醒年代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