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柴枫桔 李雨心 九寨沟摄影报道
世界只有一个九寨沟,但九寨沟不止是九寨沟。阔别四年,神奇九寨“补妆”归来。她的美,不负你的等待,她的上新,充满惊喜。9月27日,封面新闻记者提前探访九寨沟景区,感受到更安全、更优质、更便捷的全新九寨。
全天候监测保护 全方位管控
全面治理170处地质灾害
“九寨沟依然美丽”,是设立在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中心一句标语,简洁又实在。早上8点过,熙熙攘攘的游客,已经在往沟口涌进。和以往拥挤的进入体验不同,上下分层的立体式游客服务中心,让每一个游客都能从从容容地进入。
“九寨沟既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风景名胜区和5A景区,最终都要面向广大游客开放,在整个重建过程中,当地和景区考虑最多的还是保护和安全的问题。”在九寨沟智慧中心,二十多个监控画面,正在实时展示景区游客、地质、森林防火等监控画面。九寨沟管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琦介绍,九寨沟坚持预防为主、分类实施、合理避让、重点整治的原则,全面排查评估灾害,彻底治理灾害隐患,全天候监测灾害点,实现景区170处地质灾害全面的治理工作,全天候的监测保护,全方位的管控,景区的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补植补造树木27万株
诺日朗瀑布、火花海恢复美丽状态
秋日九寨,一步一色,一步一景,幽静空旷的山谷里藏着水平如镜、色泽艳丽的海子,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枯木水草尽纳眼底,可谓是动静皆宜,刚柔相济。在这份秘境美色的背后,是凤凰涅槃般地生态景观修复奇迹。
火花海像一颗硕大的翡翠,镶嵌于群山之中。络绎不绝的游客,很难想象曾经因地震失水差点“消失”的火花海。九寨沟管理局科研处高级工程师肖维阳,描述了火花海决堤后惨不忍睹的场景:“偌大的海子顷刻不见踪影,原本的湖泊生态系统变成河道生态系统,钙华丘裸露在空气中。”
保护千万年形成的钙华体成为震后生态恢复的难题。国内外著名专家联合制定了以糯米灰浆、震损钙华和崩塌落石等为主要原料的新技术修复方案。就地取材,最大程度保持了自然本色。“除了修复,保护也运用了多种科技手段。”肖维阳说。如今,钙华体堤坝上,安装了不同的监测设备,各类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为全力保护景区的生态系统,九寨沟景区已经累计补植补造树木27万株,修复、恢复生境2585亩,受损山体、植被得到了快速修复。修复过程中,九寨沟景区全天候全面监测生态环境,新建长海、树正等5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站,常态化开展动植物、水质、空气等监测,景观地表水质、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国家一类和一级标准。诺日朗瀑布和火花海通过有效的人工干预,已经恢复到震前的美丽状态。
评论 12
封面用户 2021-09-27
[得意]
封面用户 2021-09-27
[得意]
封面用户 2021-09-27
[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