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旅游高峰期,也是涉旅舆情高发期。近日,网上流传的骑快艇被宰、服务员强行揽客砸车等帖子,让辽宁东戴河旅游区陷入舆论漩涡。
2016年7月24日,东戴河止锚湾景区发生“服务员强行揽客砸车”事件,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事件全过程,事发后车主将现场视频发布在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上,引发部分网民关注。
图:“服务员强行揽客砸车”事件
8月中旬,“冷眼看唐山”、“唐山视角”、“唐山吐槽君”等地方性微信公众号上开始流传一篇题为《唐山网友爆料:致“东戴河”我悲惨的一天》的网贴,这些帖文除转发“揽客砸车”视频之外,还嫁接、整合了多篇2013年的网帖内容,内容涉及“骑快艇被宰、车胎莫名被扎、吃海鲜被要高价”等多起宰客事件。到8月中下旬,这些杂糅了新旧网帖的文章,进一步扩散到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方性贴吧、论坛、微信公众号平台,题目也相应被改为《太可怕!天津人!唐山人!锦州人周末没事儿千万别去这里……》。
“宰客”贴文的扩大化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据人民网预警监测室监测显示,从7月24日“揽客砸车”事件发生至8月24日上午10时,涉及“东戴河宰客”的网络新闻转载量为1889篇,报刊新闻35篇,微博3441条,微信文章678篇,论坛帖文281篇,博客115篇,APP资讯91条。
图:“东戴河宰客”事件传播数据
8月17日新华社“新媒体专电”刊发《“骑快艇被宰汽车被砸”东戴河旅游区真这么乱吗?》后,舆情热度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并于18日网络媒体大量转载之后达到峰值。8月22日,新京报发表《东戴河摩托艇商家设宰客圈套敛财》调查报道,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多家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报道,舆论掀起二次高潮。
图:“东戴河宰客”事件舆情发展趋势
在微博舆论场上,网民对此也是热议不断,截至8月24日上午10时,新浪微博热门话题#东戴河摩托艇宰客#累计阅读量达到2326万,对该微博的前100条热门评论进行分析可见,网友意见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批评一些经营者欺客宰客、强买强卖缺乏服务意识。2、以自己亲身经历吐槽东戴河景区、曝光景区种种乱象。3、认为宰客乱象频发,职能部门监管不善难辞其咎,执法不严、惩处不力。
图: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截图
图:热门评论截图
8月22日,东戴河宰客事件在传统媒体调查报道和门户网站转载传播下,掀起舆论热潮,这引起了辽宁省省委书记李希的高度重视,李希责成绥中县相关部门立即进行调查,做好相关工作,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并将处理情况上报。市委书记孙轶也作出重要批示,责成绥中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处理此事。市长戴炜主持召开市长紧急办公会议,对东戴河旅游市场整治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部署。
绥中县第一时间成立了应对“东戴河旅游宰客”事件舆情领导小组,经调查,东戴河欺客宰客现象在网络中蔓延,多为个体代替整体、以偏概全。事件属于个例,并非东戴河主流旅游环境。
8月23日下午,绥中县召开东戴河新区海滨旅游环境整治新闻发布会,就网络上“东戴河旅游宰客”有关内容的负面报道作出正面回应,并介绍下一步加强旅游市场整治相关举措。针对此类事件,绥中县多措并举、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和专项方案,通过遇到投诉就调查、事实确凿就关停、后果严重就立案等方式,坚决维护良好海滨旅游环境。
图:绥中东戴河新区海滨旅游环境整治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东戴河止锚湾的村民描述,以前的止锚湾非常贫困,都是庄稼地,村民靠种地和打鱼为生。2008年,绥中滨海经济区成立,2010年11月,东戴河正式进入开发建设当中。“东戴河”的字眼儿开始在省、市各大媒体上高频闪现。2012年更名为东戴河新区,正是那时起,止锚湾岸边一栋栋高楼取代了渔村。
东戴河新区发展速度非常快,因环境优美,东戴河吸引大量游客涌入,自发地形成了旅游市场。仅6年时间,旅游人数也从最初的每年160万、280万,逐渐发展到450多万人。但东戴河旅游起步也晚于新区规划,旅游局2014年8月份才成立,至今仅两年时间。
对于东戴河的旅游、沙滩规划,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只有新区的总体规划,没有对旅游和沙滩的详细规划。而对于旅游行业的监管也一直处于缺失状态,经营主体小且散乱、拉客宰客已成潜规则。
除了常规报道外,多家报刊媒体刊发了评论文章,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为东戴河景区形象危机是一剂“预防针”。《京华时报》评论认为,宰客事件并不可怕,如果后续措施跟得上,比如让宰客者付出沉重代价,并能起到“杀鸡儆猴”之效,便能坏事变好事。而这种愿景的实现,取决于两个层面:一是当地监管部门不护犊子,也不反应迟缓;二是国家级别的监管部门不失语,该对涉事景区摘帽的绝不姑息。
二是呼吁做好旅游规划,强化依法追责。《法制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别等宰客毁了旅游形象才想到监管》指出,对旅游业没有进行详细规划是造成粗放发展、宰客乱象的根源之一。但即便没有旅游规划,当地相关部门也应该依法履职保障游客权益,不能把旅游业缺少规划作为监管部门不作为的借口。从这个角度而言,不管有没有旅游规划,既然宰客事件已发生,相关部门就是失职,应该依法追责。
三是强调多部门应携手联动、主动作为。荆楚网刊发署名刘凤敏的评论文章指出,要想掀掉欺客宰客黑幕,当地公安、物价、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要携手联动、主动作为,保证监管及时到位,严惩失信的不良商家,使其无处遁形。
四是建议加大法律处罚责任和执法力度。长江网评论同样指出,让东戴河在管理工作中早一天结束“猫抓老鼠”的游戏并不难,需要当地执法部门加大法律处罚责任,在严肃执法罚款的同时,取消营业行为,通过强力执法在当地产生震慑力。
东戴河宰客涉旅舆情爆发后,辽宁省省委、市委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应对工作,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处理此事,并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应对“东戴河旅游宰客”事件舆情领导小组,对事件展开调查,事后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舆论关切积极回应,反思了景区管理现状,针对问题积提出旅游市场整改相关举措,以实际行动向关注向公众展示了整治旅游环境的坚定决心,对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有极为正面的效果。
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强调诚实守信和公平交易,东戴河宰客事件有违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要求,宰客一时获利却让当地形象蒙羞,也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对旅游景区商家做好教育引导,对旅游事业做好规划,对旅游乱象加强监管,对旅游景区的违法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东戴河宰客事件是个例,又不是个例。近年来,各旅游景区强买强卖事件频发,东戴河事件的发生,再次给各地旅游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只有消费者打消了“到此一游水太深”的恐惧感,当地旅游经济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