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了|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校长张平福:高校教授进校开课成常态,筑好学生胜任未来的基础能力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9-14 08:43 132616


封面新闻记者周丽梅 实习生刘俊 徐佳慧 方鑫

“从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这是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校长张平福勉励师生时,提及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学校建校12年发展的缩影,这所位于清水河畔的学校,从“不被人”注意到“不得不”注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离不开学校背后的“领头羊”张平福。

爱阅读的校长

带头搞学术

张平福是成都校长中为数不多的中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一位学术型、实干型校长。在机制体制不断创新的成都高新区这片教育沃土上,张平福先后在玉林中学、高新实验中学、高新顺江学校创造了亮眼的业绩。

2013年,张平福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科中)担任校长后,不同于一般的教育视角,以学术思维管理学校。“我喜欢用学术的视野,去思考如何统领学校的学术发展,让学校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前进。”这位典型的“学术型校长”,带头搞学术,带领科中走了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

在张平福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类型的书,他喜欢大文豪陶渊明的诗词,大学时广泛阅读,从教育教学、文史哲经典以及管理学著作都去钻研。从教30余年,张平福一直都保持着阅读看书的习惯,他也一直勉励老师们多读书,做终身学习者,扩宽自己的知识面,避免将自己局限在熟悉的领域里。他说:“读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作为校长,张平福最大的体会是要不断地学习,时常自我反思。“无论是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还是校长的角色,不断学习、反思、进步,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张平福特意从办公桌上找出了一本纪念相册递给了我们,那是他和今年毕业学生的合照合集。在相册扉页写着张平福对2021届学生的祝福“立大志,世界尽收眼底;恒坚持,无处不是舞台……未来一切皆有可能,皆因路在自己脚下”。

如今,尽管张平福没有从事一线教学,但他从未远离过课堂以及课堂研究,偶尔他上一堂观摩课会引来众多老师前来旁听学习。“张校长从课堂设计到作业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特别细致,这种精神让我非常感动。”“他的课堂设计有方法、讲技巧,不断抛出问题,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归纳、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值得所有年轻老师好好学习。”一堂课后,新老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断反思进步,这所新建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日趋鲜明。

大中融合成效显著

共享硬件设施、课程、师资

科中创办的背景很特殊,它是电子科技大学与高新区联合创办的高完中;科中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很特别,被19所高校环绕,聚集华为、英特尔、飞利浦等高新技术产业。独特的优势,让科中走了一条融合发展、特色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大中融合”“校地融合”“校企融合”“家校融合”的学校特色。

“大学中的卓越中学,中学中的启蒙大学”,是科中的愿景,也是开校12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使命。近年来,新高考带来的人才选拔方式转变,推动了高中与大学的深度融合,而科中与高校的合作可谓年深日久。据张平福介绍,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稳定、有序合作关系,可共享硬件设施、课程、师资等。

引入科大荧光夜路活动

科中与高校的合作并非止于纸上,而是落实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学校里,科中将高校教授请进课堂为学生们和老师们授课,形成信息学、机器人、化学竞赛、航空航天等实验室课程,让高中生提早了解大学,并学会自主选择;走出校门,师生们可到电子科大图书馆、体育场、游泳馆,这些教育教学设施均对科中师生开放;学校还引入了高校的学术导师、学长领跑、社会实践等活动,丰富师生的课外生活。张平福表示:“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们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掌握了学习方法,让学生站到了巨人肩膀上看世界。”大中融合,这让科中在“科技、实验底色”之上,又融合了“大学之风”。

名企高管担任导师

拓宽学生了解科技、世界、未来的视野

科中,既得益于高校资源,也得益于周边聚集的企业资源,更得益于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健康卫生局给予大力扶持,促进科中资源整合。科中地处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独特的区域优势,让科中附近五百强名企、高新电子信息企业云集。为了充分利用人文地理优势,学校与华为、英特尔、西门子等企业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每学期,企业高管、工程师进入科中担任导师、课程教师、演讲评委,教师、学生定期、分批到相关企业培训,开展生涯体验课程,学习工匠精神。

英特尔导师进入班级

据悉,在长期融合机制下,英特尔科创课堂、高管励志祝福、英特尔研究生奖学金颁奖典礼、聘请高管担任生涯导师以及科中干部赴英特尔学习参观等活动定期开展。“英特尔全球高管会给毕业生手写激励信,祝福他们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们都兴奋不已”;同时,学校与西门子合作的智能制造的创新讲座,给每位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观点;与华为、东气集团等建立互动机制,通过党日活动、运动比赛等促进融合;与JA共开学生公司课程,指导学生组建、运营、清算等公司运作全过程,培养创新创业、团队精神……

张平福认为,让企业高管走进学校给学生们讲生涯规划、讲实战经验等,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科技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技、了解世界、了解未来。

“筑基工程”引关注

让学生筑好胜任未来的基础能力

科中学子进入郑永豪教授前沿材料探索实验室

独特而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张平福不得不超脱于一般的教育视角,站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维度去审视教育。“学校不仅仅要关注当下,更需关注未来学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张平福认为,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要培养学生快速适应变化的技能,面对新环境要具备学习能力,从而“经营现在,胜任未来”。

“无论世界怎么变,我们以不变应万变,把适应未来、胜任未来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培养好。”基于此,张平福提出了科中独有的“筑基工程”。要筑什么基?张平福认为就是筑好胜任未来的基础能力,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当中让自己变得真正的卓越,追求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优异的学业,为适应并胜任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理想信念、有强健的体魄、有健康的心理、有社会责任感、有卓越的科学文化素养、有沟通合作能力、有健康的审美能力、有自觉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有具体的自律技能、有强大的执行能力、有自主发展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张平福总结的12条标准,已成为科中师生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正确看待“双减”

不能误解政策、误读要求、误判形势

今年7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便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张平福也呼吁大家,“一定要正确看待‘双减’,不能误解政策、误读要求、误判形势。”

在今年科中的秋季开学典礼上,张平福对学生们发出这几问:“‘双减’减的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你胜任未来竞争的压力减轻减少没有?未来对人才素质要求降低没有?大家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减少没有?没有,恰恰相反,每个孩子成长质量要求更高了!”政策落地,解放出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做好减法的同时,也要做好加法。”张平福对记者说道。

在“双减”的新政策、新形势下,张平福认为:“科中应对得很从容。”他希望学生们做好两件事。其一是做好自己学习的真正主人,要做一个会学习的人。“规划好学业,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训练自己花更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这是适应未来的重要能力。”其二是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当中让自己变得真正的卓越。

在“双减”时代,社会面临着挑战,科中也面临了挑战。无论是学业挑战,还是科技创新的挑战,张平福都要求每一位科中人:“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科学做好生涯规划,建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以更加自觉,更加自律,更加自主的吃苦耐劳品质办好教育。

2021年科中12岁,张平福说,这是学校战略转型发展关键的3年。他时常提醒师生们,科中不仅仅要“居安思危”,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居危思进”,要继续“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在黑暗中保持视力,在旋涡中保持定力,在风暴中保持力量,在鏖战中保持实力,这是张平福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30多年的积淀,也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执著,这位教育老兵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点亮一所学校,引领一方教育。

评论 8

  • fm1978185 2021-09-14

    科中发展这么快肯定是有特殊的地方

  • ZZ喵 2021-09-14

    牛牛的科中👍👍👍

  • 苦于取不出好听的名字 2021-09-14

    从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