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通川丨农旅融合百花齐放绘就达州通川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9-09 13:53 54920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

“秋施金,冬施银,春天施了等于零。”56岁的袁光怀,向乡亲们分享着他的清脆李种植经验。时间进入9月,刚刚经历了丰收喜悦的金凤村,经过短暂休整,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施肥,为来年的清脆李丰产备下充足的养分。

金凤村

在蒲家镇的紫薇园,老板雷波刚刚送走一波考察的客人,转身又在园区里忙活起来。看到满园盛开的紫薇花,雷波笑了,自己苦心经营6年的紫薇园在政府的扶持下,又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这些只是达州市通川区推动全域乡村振兴走向深入的一个缩影,通川区作为达州市的主城区,把乡村振兴的重心聚焦在农旅融合上。近年来,探索出城市近郊发展精致农业、偏远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两条路径”,打造“一李两莓”等现代农业示范园21个、特色产业基地300余个,让农旅融合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春赏花夏摘果 金凤村成了网红村

每年春天,金凤村的李花开得漫山遍野,雪白的李花随风飘散,置身其间,仿若仙境。如此美景,凭借离城10余公里的交通优势,引得市民络绎不绝地来打卡。金凤村变成了每年春天达州最美的赏花地,攻占了市民的朋友圈。

而到了7、8月份,片片李花变成了累累硕果,压弯枝头。水果商贩、体验采摘的市民如潮水般涌进这里,更让这里的果农们笑开了花。

“金凤村历来就有种水果的传统,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近年来,我们村主要发展清脆李,家家户户都有树。”金凤村村支部副书记陈林说,全村种植面积近3000亩,老百姓都靠清脆李过上了好日子。

细数金凤村的清脆李发展历史,袁光怀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便种下了近百株李树。看到袁光怀赚到了钱,周边的乡亲纷纷效仿,同时,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才有了今天金凤村的清脆李种植规模。

“年景好的时候,我5亩多地的清脆李可以卖十几万。今年雨水太多,收成不是很好,但也比产粮的效益高很多。”袁光怀笑着说,现在我不是树最多的,村里的几个种植大户一年随随便便可以卖20万左右。

春天赏花到金凤,夏天摘果到金凤。伴随着金凤村的火爆出圈,也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陈林说:“这么多人来肯定要吃饭,很多老百姓看到这个商机,马上就搞起了农家乐。同时,我们村集体经济也正在筹备一个高标准的农家乐,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

紫薇花开满园芳 他在大地上作画

离开金凤村,在210国道上行驶10多分钟,然后拐进一条乡间小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另一幅景象。这是一个叫紫薇园的地方,100多亩的园区里,到处种满了紫薇花。紫薇花一开,满园芬芳。

紫薇园里紫薇开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赏花地,而是集户外拓展、苗圃、藤艺编制、婚庆餐饮为一体的园区,成为了通川区农旅融合的典范。

从2015年7月开始,紫薇园的老板雷波先后流转来100多亩土地,然后亲力亲为开始在大地上作画。雷波说:“我本来是搞美术的,所以对园区的规划设计都是我自己做的,而所有的规划设计都是依托紫薇进行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我的心血。”

为什么要种紫薇,雷波说起了自己的紫薇情结。在他老家的屋后有五铢紫薇,花开各异,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而且紫薇的韧性极强,非常具有可塑性。因此,在紫薇园里,我们可以随处可见紫薇树的枝蔓被编制成各种形状。另外,紫薇花花期特别长,又被称为“百日红”。

最让人惊奇的是,人在树下坐,花在头上开。一个个凉亭被紫薇树包围起来,人坐在凉亭里吃饭休闲,而花则在头顶竞相开放。

人在亭里坐花在头上开

从2015年着手谋划至今,雷波已投入1200多万元,种下了20多万株紫薇,各种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更重要的是,紫薇园给周边群众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让周边农民就近成为旅游服务从业人员。

今年年初,政府的平台公司决定,为紫薇园注资600万元,以壮大紫薇园的规模。这更让雷波坚信自己曾经的选择,也让他看到了他坚守6年多的这份事业的前景。他要把这幅大地上的画作得更美。

激情与惬意并存 市民放松新选择

如果你觉得工作生活压力大,又无处发泄,从达州城区出发,驾车只需3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通川区磐石镇金龙村。这里能让你卸下疲惫的躯体,享受激情与惬意并存的时光。

山地摩托的激情与狂野,自采绿色蔬菜和鱼虾的惬意,这就是金龙村为市民放松提供的新选择。作为近郊精致农业的典范,金龙村早在2016年,便由博诚农业率先在达州范围内开启了鱼菜共生的新模式。

鱼菜共生基地

鱼菜共生,简言之,便是养鱼和种菜通过一套系统实现共生共长。据金龙村的90后村支书刘中博介绍,由于金龙村离城较近,发展农业有天然优势,于是,他在2016年返乡后便成立了博诚农业,思考如何发展既高效又差异化的农业产业。后来,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发展鱼菜共生。

“目前我只有这一个单元的鱼菜共生基地,5亩多便投入了180万元。当然,收益也不错,这些鱼一年可以养两茬,蔬菜四季都有。”刘中博说,仅仅依靠鱼菜共生基地不能把游客留下来,后面我又发展起了户外拓展和研学实践基地。

如果觉得压力大,或者喜欢有挑战的东西,我们这个山地摩托就是非常不错的减压方式。如果是中小学生组团过来研学,这里也是近距离观察自然的好地方。我们的目的就是为更多人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不用走太远,就能感受不一样的乡村风貌,就能有不同的乡村体验。

金龙村的山地摩托体验


评论 2

  • 李玉泉 2021-09-11

    乡村振兴,美好通川😊

  • 过气枭雄 2021-09-09

    达州看通川通川引领达州发展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