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晓艇⑦|得誉而退,目前兴趣爱好是上网

封面新闻 2018-09-02 08:01 37055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像 刘牧雨 刘薇

/名家档案/

晓艇,男,原名文华章,1938年生,四川成都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首届得主。师承曾荣华,工文武小生。代表作《逼侄赴科》、《问病逼宫》。


如今的晓艇已经年过八旬,满头银丝的他除了走路有些蹒跚,身子骨倒也十分硬朗,尤其是精神劲儿,说起话、唱起戏来中气十足,声如洪钟。2012年,74岁高龄的他还和蓝光临演了一出《酒楼晒衣》,互为对手,谈笑之间全然看不出老态。这或许就是一代名角的风范与气度吧。

然而谈起身体,晓艇也坦言大不如前,上了年纪以后,糖尿病以及年轻时练功落下的腿脚毛病都成为了负担。

“小时候练功非常不科学,带来的就是现在的职业病。特别是腿,我们练腿是要踢慧眼的,用了很多不科学的方法,现在腿脚落下了毛病。按理说现在我这个年纪,是该拄拐杖了。”

61岁那年,晓艇退休了。晓艇用了“得誉而退”来形容自己退休,川剧第一朵梅花确实为他带来不少荣誉。他虽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川剧情节”丝毫没有削减。对于他而言,他还有旺盛的精力去延续与传承自己的事业。他被聘为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班导师,并多次在中国戏曲学院授课。2008年,他获得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遴选弟子、口传心授,以及全国各地教学《逼侄赴科》,一共传授了15个剧种。长期的教学使他得出了一些经验。

“学生是随老师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看学生的戏,是看老师是谁。有的演员,一看就不错,有的则唱不像唱,坐不像坐,是教学质量有问题,怪老师。所以我对教育学生要求高,想把自己的东西真正传授下去,也想担得起老师这个称呼。”

除了教学之外,晓艇目前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上网。幼年辍学,晓艇自认为肚子里没有多少文化,所以他对学习文化知识尤为看重。在晓艇的川剧世界中,文化是门硬功夫,耽搁不得。他好学之心从少年跟随他至今,自称是爱“偷师”、爱偷学,连代表作《逼侄赴科》也是自己“偷学”而来。

文化和川剧分不开,“你出来演戏,别人就会看你这个人有没有文化。川剧在台上演的就是文化,剧本里的都是文化里的人。有些演法,别人一看就说你是流氓,哪里像书生?”虽然他只正式拜过三个师父,学习了川剧的技法,但于他而言,仿佛一生都在学习。互联网社会,人们不再读书看报,都在电脑、手机上耗着。爱学习的晓艇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装上了电脑,连上了网络。81岁的老人用起电脑来十分熟练,在网上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戏剧视频。

“网络是个好东西,有很多知识可以学,还能看到网友在我视频下面的评论,获得反馈信息。有了网络,一些优秀的剧目,即便我们不到人家跟前演,别人也能看到。之前我到中戏上课,有个福建女孩儿想学我的戏,就是在网上自学的。”晓艇谈起了他的业余爱好。

如今,晓艇年满81岁,满头银丝。但他自认为身体尚且灵活轻便,嗓音因为教戏也依然响亮。他希望自己可以为川剧活着,用生命去追求川剧艺术的最高境界,为川剧后继有人而努力奋斗。如此,便也不枉费自己七十年梨园人生。

晓艇端坐在沙发上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专访,摄像记者因考虑其年龄身体让他尽量随意,他却断然拒绝。

“这样坐,才是戏剧演员的坐法,才有范儿。”

那一刻,你仿佛能透过他满头银丝穿越数十年,回到曾经属于晓艇的舞台,戏袍加身,容光焕发。

评论 2

  • 北海之滨 2018-09-02

    一代宗师

  • 五月公主 2018-09-02

    历史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