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树德中学方丹:引导学生“真实表达”是漫长却意义深远的举动|四川省作文大赛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7-15 17:01 138666

由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社联合打造,《青年文摘》杂志社鼎力支持的第十届四川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暨2025年“十大青少年作家”征集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

作为一项公益性赛事,10年来,四川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不仅提高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阅读写作水平,还为巴蜀文学创新筹备了大量人才,培养了多名青少年作家,在业界树立了权威标杆。

本届作文大赛以“智启山河・笔铸未来”为主题,立足新时代青少年核心素养培育,围绕科技与人文、生态与发展、文化传承、青春成长、社会观察、全球视野六大维度系统构建命题体系,旨在引导青少年以文字为舟,探索时代命题,弘扬主旋律,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正值作文大赛“火热”进行,封面新闻联合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推出《名师解析》栏目。本期特邀成都树德中学方丹老师,为参赛选手们讲解赛事主题,点评优秀范文,同时为更多学生带来文学点拨。

嘉宾介绍:

方丹

方丹,成都市树德中学宁夏校区语文备课组长。四川省科创优秀辅导员,四川省云教骨干教师,成都市优秀教师。

一起来看看她的分享


Q:写好作文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是什么?

A:对于中学生成长而言,写好作文可以深度锻造学生的思维水平、精进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深化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对学生心智、能力、人格的成长与完善意义重大。


Q:一篇优秀的作文应具备哪些核心特质?

A:(1)立意准确深刻;(2)内容充实具体;(3)情感真挚动人;(4)结构严谨清晰;(5)语言准确生动;(6)书写规范整洁。


Q:在AI写作兴起的背景下,人类写作者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守护“真实表达”?

A:在AI写作兴起的背景下,我认为人类写作者的不可替代性在其思想的温度感。人的灵魂情感、生命体验、独特的文化根植等,都是目前AI写作无法复制和替代的。

引导学生守护“真实表达”是漫长艰难却意义深远的举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引导学生向内探索、找到真实自我的平台或情境,鼓励生活真感知与真反思,破除虚假套路,成为真实表达的传播人与示范者。


Q:您如何看待本次主题?

A:“智启山河・笔铸未来”这一大赛主题立意深远,在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彰显时代精神,回应时代需求,也在导示育人方向和深度写作。学生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充足,纵深度强。


Q:作为一项公益性赛事,四川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0届,您觉得作文大赛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A:四川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其存在的价值不限于比赛本体,而在于它连续10届的举办过程中,一直承载着中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表达热爱。在锻炼能力、发掘素养、导示方向的同时,其公益性性质的坚守,更是国家文化工程和育人实践的社会示范。



初赛优秀作文:

传承非遗

刘思岑(6)领川外国语


在锦江河畔,蜀绣的丝线已穿越两千多余年,从“女工之业,覆衣天下”的盛景,到如今入选非遗名录,这门用丝线书写的艺术,始终在匠人们手里延续着独特的生命韵律。


蜀绣的精妙,藏在游走的每一寸肌理里。不同于苏绣的细腻婉约,湘绣的浓黑重彩,蜀绣以“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为特色,独创的晕针技法能让花瓣呈现出自然晕染的渐变,松针针法可使绣出的树叶如真叶般层次分明。在一幅《芙蓉鲤鱼图》中,绣娘用二十种绣法将鲤鱼绣得晶莹剔透,鱼尾处细若游丝的金线,鱼儿仿佛在绸缎上游动。 传承的故事总在丝线起落间悄然生长。


成都蜀绣绣厂旧址里,国家级传承人孟德芝的工作台上,求远铺展着侍绣的素绢。她十二岁随母学艺,如今已鬓染霜雪,却依然坚持每天刺六小时,蜀绣的灵魂在针法,更在人心。她常对徒弟们说为复原失传的“双面异色绣”她带领复原传团队查阅古籍、反复试验。终于让失传三十年的技艺重现光彩。 当数字浪潮席卷而来,蜀绣也在寻找新的生命形态。


电商平台上,蜀绣书签,丝巾,手机壳等文创产品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短视频平台上,绣娘直播穿针引线的过程,千万网友隔着屏幕惊叹于”一根丝线劈成十六缕”的绝枝;博物馆里,3D投影技术将蜀绣的针法拆解展示,让观众得以窥见千年技艺的密码。这些改变,让蜀绣不再是来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化作了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从濒临失传的危机到重焕生机的繁荣,蜀绣的传承故事是无数非遗文化的缩影,那些穿梭在素缎上的丝线,既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更是中华儿女守护文化根脉的图腾,当越来越多双手接过银针 非遗的火种永不熄灭,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绚丽的光彩。

名师点评:

整体来说,这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选材立意方面,文章选择以“蜀绣”作为文化传承的切口,化大为小,抽远为近,亲切生活,既显山河地域特色,又拥历史文化意蕴。

文章开篇从“女工盛景”写到“入选非遗”,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指出蜀绣生命韵律的延续。回应标题又带出主体,入文迅捷又不失美感。

接着仅承开篇,对蜀绣的精妙技艺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与苏绣、湘绣的对比,晕针、松针技法介绍时比喻手法的加持,《芙蓉鲤鱼图》的举例说明……手法多元,描摹细腻,生动形象。

然后由物及人,引出国家级传承人孟德芝的传承故事,典型且真实。“丝线起落间悄然生长”“鬓染霜雪”“蜀绣的灵魂针法,更在人心”等语句,用词专精且饱含深情,流露出对匠人精神的敬重与仰慕。

再从过去来到当下,由传承谈及创新。文章细数“书签、丝巾、手机壳”“短视频直播”“3D投影”等在数字社会中蜀绣的创新形式,生动有据地展现了传统蜀绣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生命力。

文章最后在概述蜀绣跌宕历程的同时,由蜀绣的传承故事延广至无数的非遗文化缩影,由点及面、升华有力,将蜀绣视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守护文化根脉的图腾”,语言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本文选材恰切,细节描写突出,视野开阔,情感真挚。若能在汉字书写的精准度、句段之间的切分衔接度、标点使用的规范度、标题精美锤炼度等方面再做些精进,文章层次就能更见清晰进阶,文章理解就能更增流畅自然。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参赛:


评论 1

  • 桃花易谢君难见 2025-07-15 发表于四川

    作文大赛育人才,非遗传承展文化,这活动太有意义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