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5月22日,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在活动上致辞表示,我国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首批支持9个项目覆盖6大洲15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批项目的遴选工作。
于会文表示,我国着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保护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大熊猫、雪豹、东北虎、藏羚羊、亚洲象等一批旗舰物种野外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建立异位保护和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农作物、畜禽、林草等实物种质资源。深入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工程”、“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森林覆盖率超过25%,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鱼翔浅底、江豚逐浪成为常态。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在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上致辞。
在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方面,我国建立“53111”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强化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人为活动的监督。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绿盾”专项行动,遏制破坏生物多样性行为。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聚焦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在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方面,我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了由综合法、区域法、要素法组成的“1+4+N”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体系,起草完成《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更新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现场。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摄影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重信守诺,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坚定行动派和重要贡献者”。于会文表示,中国全面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为推动“昆蒙框架”达成和有效落实作出历史性贡献。COP16期间,我国针对《公约》资金机制提出分步走的渐进式改革方案,推动南北双方达成一致。我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政策对话、项目合作和能力建设培训,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中亚地区节水修复和生态治理、蒙古国荒漠化监测与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现场。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摄影
于会文在活动上表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共同愿景。下一步,要统筹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履行好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职责;二是完善协调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昆蒙框架”落实,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
评论 1
情亦永恒 2025-05-22 发表于四川
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真是做了不少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