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新馆、非遗节再到扶持重大文艺项目 代表委员热议“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两会圆桌会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1-14 16:09 169871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荀超 刘可欣 周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中提到,四川将加大皮洛遗址发掘和研究工作力度,加快江口明末战场等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加快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三苏祠建设国家一级博物馆。持续开展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办好首届四川全省川剧汇演、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艺术节、四川电视节等活动。

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这一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从多个角度建言献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圆桌嘉宾:

雷雨 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

董凡 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人艺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

向华全 四川省政协委员,峨眉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

李怡 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人文学者

寒露 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影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

孟德芝 四川省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


四川省人大代表雷雨: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力争2023年底建成开放

时隔三十余年,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再醒惊天下。截至2022年9月,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共出土编号文物15109件,近完整器4060件,金面具残片、青铜面具、龟背形网格状器、青铜神坛等重磅文物不断涌现,神奇的巴蜀文明再次被全世界瞩目。

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省文化艺术中心、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2023年四川省两会期间,四川省人大代表雷雨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目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已完成主体封顶工作,争取在2023年年底建成开放,与观众见面。“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亮点在于体量大、建筑优美”,雷雨说道:“新馆跟周边的环境、老馆非常协调,这是它的一大优点。”此外,三星堆第二轮考古发掘的成果,或许能够在新馆与观众见面。“这次发现了大量前所未见的新器物,再加上老馆搬过去的一些重点的文物,新馆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观众面前。”

四川省人大代表董凡:

设立文化艺术振兴专项基金,有助于发挥好文化兴川的引领作用

近些年来,四川的话剧等艺术门类频出精品。2023年1月7日、8日,在苏轼986岁诞辰来临之际,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排出品的开年大戏——话剧《苏东坡》,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连演两场,效果甚好。

四川省人大代表董凡,在认真聆听了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后,最大的感受有两个关键词:实干、清新。“报告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包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统筹的发展,让人看到了无穷的希望。”身为四川人艺艺术总监,她从自身本职工作出发,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持续开展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鼓励”,畅谈自己的想法,“设立文化艺术振兴专项基金,加大对专业艺术院团和机构的扶持力度,有助于发挥好文化兴川的引领作用,有利于推动巴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川省政协委员向华全:

峨影将聚焦“电影创制”主责主业 努力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2022年,峨影在奖项上收获颇丰。作为第一出品方的电影《随风飘散》获得第34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另一部第一出品的电影《漫长的告白》荣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男配角2项大奖。

2023年,峨影将如何在繁荣发展四川文化事业、四川影视强音方面继续发力?四川省政协委员向华全介绍,今年,峨影将聚焦电影创制主责主业。紧盯电影精品创制龙头业务,继续实施“金顶计划”,围绕以藏羌彝文化为重点的民族文化、以三星堆和成渝双城为重点的巴蜀文化、以红军长征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以大熊猫为重点的生态文化四大类题材为主要创作方向。重点做好讴歌志愿服务精神的《你是我的英雄》,四川题材电影《阿莫阿依》等影片,抓紧筹备《苏东坡》《荒野救援》《我不是熊猫》等重点题材影片,努力为建设文化强省做强做大影视产业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省政协委员李怡:

发挥校地协同攻关优势,助推巴蜀文化、中国文化影响力“走出去”

李怡是一位重点研究现当代文学的资深学者、批评家,尤其热爱并擅长研究鲁迅,是国内重要的鲁迅研究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他曾在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博导,2021年11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在高校工作,又充分掌握四川文学创作情况的李怡,对于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持续开展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相关内容深感激励,并分享他对于落实执行这一内容的一些具体建议和想法。李怡说,建议将一些重大的文化项目列入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作为具体执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抓手,比如设置科研课题,在四川设立全国性文艺大奖,组织撰写《巴蜀现代文化史》《巴蜀现代文艺全书》等,系统总结中国现代文艺发展的四川经验和区域贡献。

此外,李怡还建议,充分发挥校地协同攻关的优势,充分调动国家重点高校——四川大学的力量。“四川大学作为重点高校,学术实力强大,有两点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一个是有学术研究的雄厚实力积累,在一些重大的文学培养乃至大文化项目中给予强大的智力支持。第二是提供对外交流传播的通畅平台,大家一起推进四川作家影响力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出海’,助推巴蜀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目前四川大学已与四川省作协合作创建驻校作家计划。根据计划,驻校周期以一年为期,川大每年接受两名四川省作协推荐的驻校作家,并与省作协共同主办“驻校创作工作坊”。这是中国西部高校首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驻校作家研讨会,促进作家与学者切磋,深入探讨作家作品,广泛讨论写作方法,深入探索文学精神,分享写作经验及创作感受,实现作家与高校零距离交流。之后,还会将工作坊、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产生的丰富文化活动成果,整理相关活动课程文稿,出版成书。

四川省政协委员寒露:

培养不同艺术门类人才,助推四川多出文艺精品

从曾经的一线播音员、主持人,到国家一级导演,再到四川影视行业协会的管理者,从台前到幕后,近些年来,国家一级导演、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影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寒露在大型文艺演出、诵读晚会、公益活动、主题纪录片等多个“赛道”上不断发力。

在聆听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后,寒露说:“报告注重系统谋划,对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安排部署,是一篇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充满希望的报告。”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持续开展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鼓励”,寒露深受鼓舞,“重大文艺项目,除了包括优秀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艺术门类,还可以多关注一下现在传播效果很好的优质纪录片,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不同艺术门类的优秀人才,助推我省多出文艺项目精品力作,提高各门类文艺工作者的信心。”

四川省人大代表孟德芝:

“破圈”合作,让更多人喜欢非遗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是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宗旨、展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交流互鉴履约实践的国际性文化盛会,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友好对话的国际平台,创办于2007年,每两年在中国成都举办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七届。

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办好首届全省川剧汇演、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四川省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孟德芝及其所在的蜀绣工作室,以拿着作品参展、参加高峰论坛等方式,参加了已举办的每一届非遗节。

“非遗节带来的最大作用就是推广和宣传。非遗节已经永远落户成都,省内外、国内外的非遗人都会带着自己的手艺来参加,这对宣传四川乃至中国的非遗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孟德芝说道。1979年进入成都蜀绣厂,从事蜀绣工作已40余年的孟德芝熟练地掌握了蜀绣的全部针法技艺,尤其擅长双面异色绣、双面异形绣等作品。如今,年过六旬的她,在传承、发展蜀绣的路上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蜀绣,她和团队做了不少“破圈”的努力和尝试。工作室与四川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希望能吸纳有想法、对蜀绣感兴趣的年轻人。同时,她也开设了中小学的蜀绣兴趣班,培养孩子们对蜀绣的兴趣。而在市场推广上,她的工作室出品了一系列小体量的文创产品,像是“熊猫”系列、“灯罩”系列,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