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摄影家杨麾:黑白影像里潜藏着对小人物的悲悯情怀

封面新闻 2022-03-08 15:11 48529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风云激荡的30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段历史的创造者、参与者、见证者。风云激荡的30年,南充涌现出怎样的典型故事?喷涌出怎样的产业浪潮?有哪些人感动了这座城?今天,封面新闻为你带来乡土摄影家杨麾的故事。

乡土摄影家杨麾

他,斩获了中国摄影最高奖项金像奖;他,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专门记录的“乡土摄影家”;他,《人民摄影》报授予的十杰“人民摄影家”之一。丢不下摄影,离不开家乡,杨麾一直行走在川北的山山水水,行走在嘉陵江畔,用影像记录那里的村庄和老屋,记录那些快要消失的场景。“在平面造型艺术中,黑与白是最单纯、最朴素、最含蓄、最有生命力的语言,在视觉传播中有其独特优势。”用镜头定格人物最精彩的瞬间,两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获得者傅拥军点评杨麾,“他的镜头里潜藏着对小人物的悲悯情怀,让我们看到一个乡土摄影师的真诚和善意,以及对家乡人的真爱。广阔的中国大地上,需要更多这样一直坚守本土的摄影家。”

耳濡目染

从小就和乡亲结下浓厚情谊

母亲出身不好,从南充师范毕业以后就分回到原籍南部县乡下教书去了。八岁那年夏天起,杨麾就开始往返于城乡之间,开始在母亲教书的老寺庙或者古祠堂里读小学。

母亲教书的乡小,原来是个尼姑庵,院子的天井里有三棵树,一棵柚子树,一棵桂花树,一棵紫薇树。“高高的树上,挂着几个黄柚子,冬天了,也没人敢去摘,吹风的早上,我就去守,能够掉下来多好啊。”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学校农忙季节放假,母亲就带着杨麾到村子里帮忙,给学生做家访。作为教师,母亲还要“检查”老乡挖地深度够不够,晚上搞夜战打没打瞌睡。杨麾跟老乡们一起干农活、抓黄鳝、捉泥鳅、听故事、看戏,那些年的春夏秋冬、农闲农忙,老乡们质朴、和蔼、善良、勤劳、勇敢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他的一生。这,成为杨麾拍摄源源不竭的源泉。

1985年在五星花园学唱流行歌曲的人们

沾满泥土

镜头始终对准身边底层群众

1974年,杨麾从南充医专中专毕业,分配到南充县卫生防疫站宣传股工作。那时用的是海鸥牌黑白相机,全国统一售价124元。单位有暗房,杨麾自配药水冲洗照片。此后近50年,杨麾挎着相机行走在嘉陵江边,一直把镜头对准人,对准平民百姓,抓拍他们自然状态下的生存状况,“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1988年,初上街头找家教的大学生

用镜头记录南充从小城走向大城的巨变,杨麾连续40年追踪任启芬一家的变化。1998年初春,杨麾花两毛钱坐上老乡的木船登上下中坝岛,任启芬穿着花布衣服,正守在茅草屋门前给一岁多的女儿梳妆打扮。此后每隔十年,杨麾都要去拍任启芬。杨麾照片里,有许多相似的照片,但因时间地点不同而存在着比较,它们是男女比较,老少比较,动静比较。例如,在同一个地点,30年前,船一靠岸,一个农民飞身跳下来;30年后,是一个时尚的小伙子,穿着牛仔裤,骑着大功率摩托车冲上岸。

1991年,享受音乐的流动小贩

杨麾拍了几万张故乡的照片,包括系列组图《乡村油灯》《泥泞中的人们》《长乐牛市》《乡村理发匠》《老房人家》《川北老乡》《嘉陵江码头》等。几百人在寒风中站立,在电影院门口苦练流行歌曲;小镇赶场人顶着盆子冒雨接电话;老屋前看书的留守老人。老老实实,安安静静拍自己家乡,拿起相机的那天起,杨麾便像针一样扎进脚下的土地,镜头始终对准身边底层群众。杨麾经常骑着摩托,或步行,深入偏远乡村寻找素材。每一组照片都是双脚跑出来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2008年,北湖路口,人们有序走过横道线

山川风物

我的“故乡”在我的照片上

嘉陵江,南充“母亲河”。“我从小听着嘉陵江的水声长大,除了短暂的出差和出游,几乎没有离开过故乡的土地。时代在变,故乡的风物也在变。别人的故乡存在记忆中,我的故乡在我的照片上。”

曾经,木船就是嘉陵江上的班车。杨麾常年蹲守在江边,捕捉人物精彩的瞬间,大肥猪如何通过窄窄的木板上船;老人在码头“对表”以免错过渡船;穿高跟鞋的姑娘不方便下船,热心肠的人帮忙拉上一把。组照《嘉陵江码头》获得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杨麾花了十年时间拍摄《嘉陵江畔的挑夫》。暮色中,挑夫用烧热的江水在船头洗去一日的疲劳;入夜,他们就挤在船尾的竹棚下,在“龙门阵”中入睡;遇上江上发大水没有活干了,他们会就近坐在靠河街的茶铺里,品着大碗茶看录像打发时光。

1992年,读书的年轻挑夫

当了南充市摄影家协会主席33年,曾在1992年策划组织全国摄影家“三总故乡行”,业界大腕悉数奔赴南充;央视《大家》栏目称他为乡土摄影家;“新浪图片”展出其24幅作品,组照《40年,故乡在我的照片上》。淘宝开店“嘉陵江影像艺术馆”。对酒精过敏,特别喜欢咖啡、回锅肉和牛仔裤,从不穿西装。用尼康相机,拍数码,也拍胶片,喜欢音乐,上网。72岁老人很潮,玩QQ、微信,微博,网上做相册。“我拍摄过的很多场景都消失了!”杨麾说,他只能从自己的照片寻找自己的故乡,搜寻那份浓浓的乡愁。

“激荡三十年致敬南充人”大型报道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中共南充市委宣传部指导,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蓝城南充桃李春风项目独家支持,报道正在进行,敬请关注!

评论 1

  • 买哥曾业 2022-03-15

    行走在嘉陵江畔,用影像记录那里的村庄和老屋,记录那些快要消失的场景👍👍👍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