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制图 罗乐
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江西两省,这里既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的发源地,也被誉为“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
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宣布设立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其中,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年多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有哪些新变化?
推进生物资源本底调查
共发现12个新物种
武夷山物种丰富度居世界大陆区系前列,是我国东南动植物宝库,为了摸清家底,武夷山国家公园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先后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目前共有20多个高校院所、100多名专家参与其中。
中华粘猎蝽的发现是这项调查的最新成果。中国农业大学彩万志教授团队先后两次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采集到这种昆虫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中华粘猎蝽。这一发现刷新了粘猎蝽属在东亚亚热带地区的最北分布记录,丰富了武夷山昆虫地理分布区系和物种多样性,也对研究东洋区昆虫区系分布及其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武夷山国家公园黄岗山 摄/杨峰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共发现17个新物种,其中12个新物种是在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中被发现,包括璞云舟蛾、武夷山小蘑菇、中华粘猎蝽等。在摸清家底后,他们将针对重点区域、重要物种加强监测,为更好地保护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
茶叶是武夷山的一张招牌,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缓解生态保护和茶农生产经营间的矛盾。近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出台生态茶园建设管理意见,实施化肥和农药减量、生态和有机农产品增量的“双减双增”工程,鼓励和引导茶企、茶农按标准建设生态茶园。
2018年3月起,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每年投入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在国家公园的茶园内套种乡土珍贵苗木,推广“茶—林”、“茶—草”模式,对茶园进行生态改造。目前,生态茶园已经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武夷山桐木村茶山 摄/杨峰
在产业发展方面,武夷山国家公园坚持“用10%面积的发展,换取90%更重要区域的保护”。生态茶业、生态旅游业、富民竹业、林下种养业等绿色富民产业正欣欣向荣。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