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巴蜀回响|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文物保护修复事业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7-29 23:36 63181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冷宇  刘可欣

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德阳市考察三星堆博物馆,专程前往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作为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文物保管部部长余健表示,“总书记的到来,让大家备受鼓舞。文物修复工作不是短期就能够做完的,需要我们有一种长期投入的精神,并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事业。”

余健

余健说,总书记鼓励他们要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总书记的话语很亲切,听得心里暖暖的。”

余健200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一直在和文物修复打交道。19年来,他参与修复了包括青铜神树在内的3150多件文物。虎年除夕夜,他还前往北京,将他参与修复的青铜大面具,护送到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开馆试运行,1500件(套)文物展陈,其中有600多件文物是首次亮相。去年5月,记者见到余健时,他正在清理一件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号坑的青铜人头像。从去年4月开始,余健就和同事们的工作对3到8号坑新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进行清理修复,确保新馆开馆时,这批文物能与公众见面。新馆开馆首日,门票很快一抢而空,全新展出的文物让游客们流连忘返。余健等人的辛苦付出,也在这一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美。

在所有的展厅中,经过研究性复原的跨坑拼对文物绝对是最吸睛的文物之一。除了此前已经公布过的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鸟足神像,未曾正式与观众见面的青铜神坛也赶上了本次开馆的时机。高大、庄严、细节满满……展厅中不仅展陈了来自不同祭祀坑的文物原件,更通过3D打印的方式对文物进行了1:1的复原,让这些拼接条件暂不成熟的文物,在新馆亮相之际,实现了跨坑拼对。 这也成为新馆最大的亮点之一。

余健在此前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文物修复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文物修复工作者要做的不仅仅是对文物残缺处进行补配,还包括多学科的合作,对青铜器的成分、结构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希望引入更多的团队,按照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推进工作,甚至是与世界范围内优秀的修复团队进行合作。”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